张结海:如何提高反毒品宣传效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06: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张结海 (知名心理学者)

  当所谓的新型毒品逐渐取代传统毒品成为毒品市场的主流时,我们现有的反毒宣传思路日益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忽视了吸毒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小圈子(亚文化)的作用以及新型毒品的“时尚、前卫”外衣。

  平心而论,中国政府对反毒品宣传一向极为重视,然而,现有的反毒宣传由于没有建立在科学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存在较大的缺陷。

  我对周围的朋友(从未吸过毒)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首先询问他们对毒品的危害知道多少,他们回答说,吸了毒品,轻则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重则命丧黄泉、一命呜呼。接下来我再请他们描绘一下吸毒人的特征,他们的答案是,吸毒的人要么一开始就是道德败坏,要么吸毒之后沦落为小偷、强盗、杀人犯。

  上面的这些回答清晰地勾勒出了现有的反毒宣传思路:过分强调毒品的高危害性(吓唬你),过分强调毒品对人格的破坏性(抹黑你)。这种宣传思路对于像我这样胆子特别小的人比较有阻吓作用,而对那些胆大的、比如大明星们效果就不太明显了。尤其重要的是,当所谓的新型毒品(如摇头丸、冰毒、K粉)逐渐取代传统毒品(如海洛因)成为毒品市场的主流时,我们现有的反毒宣传思路日益面临挑战。而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忽视了吸毒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小圈子(亚文化)的作用以及新型毒品的“时尚、前卫”外衣。

  相信不用我多解释大家都能理解,如何阻止第一次吸毒的发生是反毒品至关重要的一步。最新的一个调查表明,第一次使用新型毒品,其来源64.8%为熟悉的朋友提供,13%为不太熟悉的朋友提供。也就是说,对于将近80%的吸毒人员来说,“朋友”成为他们吸毒的关键“推手”。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朋友”的作用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群体压力,一位毒品使用者在接受调查时说,“现在外面应酬,人家都在溜冰(冰毒),叫你溜你不溜,很扫兴的。社会就是这样,没办法。”第二,朋友的信任感很容易消解我们现有的、带一定夸张成分的吓唬型的反毒宣传。“朋友”们挂在嘴上的话总是,这个东西就是好玩的,根本不会上瘾;很时尚,别听宣传上的那一套,你看那么多明星们都吸,难道他们都是坏人?都成了罪犯?正如一位因使用摇头丸而被行政拘留的私营业主在接受调查时指出的那样,“……要么就是恐吓我们,可讲得又根本不科学、不具体。”

  大家看,这是何等的具有讽刺意味,连吸毒者都“抱怨”现行的反毒宣传不科学,只知道吓唬人。

  美国有一个州一段时间青少年吸毒现象比较突出,和我们靠“拍脑袋”不同的是,该州政府首先聘请了一个心理学专家小组来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吸毒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第一次吸毒时都清楚地知道毒品的危害,这意味着继续在毒品的危害性上做文章已经没有意义了。第二,吸毒被青少年当成成熟的标志,就像我们小时候偷了爸爸的烟抽之后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一样。第三,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吸毒是一个群体行为,众所周知,青少年的群体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就是有少数人想不吸也是很难的。

  在上面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州政府制作了一则别出心裁的广告:两个毒贩子结束了一天的毒品生意之后,在昏暗的灯光下数钱。一个毒贩子对另一个毒贩子说:“现在这个毒品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吸毒的人越来越少,警察查得越来越严。”“可不是吗!我们现在的收入主要靠些年轻人。”“那些新新人类,自以为新潮、另类、时髦,其实他们的钱最好骗了。”“要是有一天,连他们都不买,我们可就真完了!”

  没有说教、没有恐吓,由于抓住了青少年的心理,广告播出后效果非常好。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