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凡:牛肉面限价透射出政府管制崇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14:13 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立凡

  近来市场上最热的词是什么?不用太想就知道,是调控。股市的泡沫多了要调控,房价太不理性了要调控,肉价涨了有些地方也琢磨着要调控。不要说调控不好,在任何市场,调控都是维护正常秩序不可或缺的手段。关键是,调控必须建立在以下标准上:维护市场中人的经营意愿、维护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温和的介入办法。这几样条件缺了任何一样,必然伤了市场本身,最终弄得市场和监管者哪一方都输。这样的教训,多得都不必举例说明。

  由此观照一下兰州物价部门最近的一项调控之举,是颇有“咀嚼”头的一件事:6月以来,兰州物价部门在 “掂量”了“牛大碗”的轻重厚实后首次限定:凡兰州市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售价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与大碗差价为0.2元,违规者将严厉查处。

  既然是政府出台的政策,理应严肃对待,而不要因为这项政策过于“细致”就自然而然生出嘲讽的冲动。

  在给“牛肉面调控”的优劣下结论之前,我们先按照开头设立的调控标准衡量一下:“维护市场中人的良好意愿”,限制涨价,经营者受损成为现实;“维护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让牛肉面涨价,只能逼迫经营者做出缺斤少两的事情,消费者的利益实际也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维护;当然,政府部门出面限制牛肉面涨价,这显然也不是“温和的介入办法”。衡量的结果是:没有人从中受益,最后,政府也受损。

  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限令不需随便涨价嘛,商家习惯了就好了。我相信,在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市场会习惯的。但是,假如要申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在同样的思路下,会不会明天又涨五毛、后天再涨一元呢?假如发现不对劲又强令降价呢?在政府意志下,市场的不适应症会大大强化,导致谁都无所适从,最终,损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

  “牛肉面调控”这件小事,其实反映出了监管者的很多传统症状。物价上涨就选择定价,显示了对市场定律的陌生感;不顾市场反抗的事实强行推行,反映了“管制崇拜”的思维习惯。这样的思维,并非兰州物价部门独有。许多被政府部门宣布“保护”的事,常常变得面目全非,皆出自这种思维。而其思维的出处,是“政府大于市场”。在这种思维下,政府不是市场的“守夜人”,而成为市场的操纵者。

  即使因物价上涨而需政府关注,也要首先看市场的反映。政府要关注和研究的,是在物价上涨进程,哪些不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政府可以做的,哪些是政府不能碰的。“牛肉面调控”上是如此,其他领域亦如是。在流动性过剩的今天,研究这个问题十分迫切。这一课程政府部门要是不掌握,类似“牛肉面调控”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一定还会出现。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