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正视中国产品的信誉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09:56 南方新闻网

  美国来信 之薛涌专栏

  我不久前在本专栏中提出,中国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捍卫中国产品的信誉,产品信誉问题如果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将比人民币增值的问题危害大得多,也更难解决。

  现在,美国新闻中关于中国危险产品的报道几乎每天不绝:毒牙膏、劣质轮胎、含铅玩具等,“中国制造”快成了危险的同义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6月28日又突然宣布,将禁止进口中国五种人工养殖水产品,因水产品中含有美国禁用的抗菌剂。虽然该局承认,发现的药物残留物含量很低,不会要求召回这些已经发往美国商店的中国水产品,也未建议消费者将已购买回家的水产品销毁或退货,但其助理局长艾奇逊说:“我们采取这个行动,是因为不断有证据显示,部分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品存在非法残留物,而这在美国是不允许的。”

  就此,美国媒体还不断报道中国政府的抗议。《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目前中国政府处理这类事情的手段复杂得多,包括动用华盛顿的游说团,不愿意被缺席审判。CNN财经新闻则义愤填膺地报道中国政府为此要对美国的产品进行报复。总之,你越抗议,事情就被炒得越大。

  这和中美过去的摩擦不同,主要不是政府之间的问题。你的产品出了问题,媒体会报道。出几次问题,就成了媒体炒作的对象。如果处理不当,还会给媒体提供不断炒作的材料,事情会越闹越大。然后消费者会产生心理恐慌,会“问责”。根据CNN的报道,美国进口的中国食品,只有5%经过检验。如果连续几个中国产品出事,人家马上就会联想:那些未经检验的95%万一有问题怎么办?美国政府虽然并不想得罪中国政府,但人家毕竟是民选的政府,媒体全天候监视,芝麻点的事情也会无限放大。结果,政府怕万一出了问题无法承担责任,就草木皆兵,根据一点小节就可能作出禁止进口的决定。

  更重要的是企业,沃尔玛已经把若干中国产品撤架,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如General Mills、Kellogg等都加强了对中国供货商的监视。这样下去,企业开销会加大,即使人民币不升值,从中国进口产品也会贵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味为自己辩护很可能适得其反。你越辩护,媒体越要调查,越要炒作,消费者心理越紧张,会给自己的议员打电话、发邮件,要求采取行动。总之,这不是政府之间讨价还价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个产地信誉问题。

  产地信誉,对中国是个非常陌生的概念。比如现在走进美国的中国店,产品商标上写一个“中国制造”就完事,许多连省份也没有。这在日本店是无法想象的。日本在江户时代,大名割据一方,经济竞争倚重产地信誉,形成传统。现在日本的超级市场,产品各以产地为牌子,什么山形米、北海道奶等等,在海外的日本店也是如此。这种地方性,使地方政府有了近距离监视产品质量的能力。

  我相信,“中国制造”这牌子,将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绊脚石。我看还不如规定:各省产品必须打出自己的省名,让地方互相竞争地方的牌子。比如一个“苏丹红”吓得许多人不敢买“中国制造”的鸭蛋。如果有个“广东制造”,信誉一直很好,消费者就可以买广东货,不至于这样草木皆兵。

  另外,中国政府不要仅仅把“中国制造”的信誉问题当成一个危机,也要将之当成一个机会。现在媒体全盯着中国,无意中给了我们表现的机会。辩护只是使自己心安,不能使别人心安。让别人心安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问题,并且提出具体的措施。中国政府要做的,是最大程度地对消费者进行产地曝光。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要反省我们的发展模式。目前这种不顾环境、不惜代价追求GDP发展的做法,已经快到头了。比如,最近《华尔街日报》报道,南宁农村因为工业污染严重,种的食品中含镉过高,许多村民因为吃自己种的食品都得了肾病和骨质疏松。这已经成了中国的形象:自己种的东西都靠不住,怎么指望别人相信你呢?中国产品安全的问题,表面是国际问题,实际是国内问题,是我们的安全标准、环境质量的问题。(作者系知名旅美学者)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