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仁”就是伪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16:56 新京报

  王朔  北京作家,著有《顽主》、《动物凶猛》等。

  孔子跟文学的关系很密切。孔子对自己学生的分类,有“四门功课”,其中一项就是“文学”,其中典型的先进分子是子游和子夏。后代曾以这“四门功课”为标准开科取士。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们也是孔子之道的“门内人”。作家读《论语》,强调孔子语录的经验意义。但在王朔看来,孔子有些问题,“仁”,看起来有些伪善。

  孔子就是个常识老师,他那个六艺,文不能唱曲,武不能卖拳,也就是个万金油。哪个国君敢把军队交给他带?怪不得跑官不成。建议去教小学,中学都要学自然科学政治人文,再学这个太幼稚了。中国人还要再停留在这样幼稚的阶段吗?那么多人讲,其实也都是些书呆子,堆在一起叫呆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孩都懂的道理还要你们隆重总结,你们才懂,真行!去向婴儿、万物学去吧,何止三人行才有你师,万物皆师。

  孔子见了老子以后,回来还说:“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妙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意思就是说,老子是一条龙,神龙见首不见尾。而自己跟老子没法比。孔子是一老实人,于是冒着大汗就回来了。所以他怎么能当至圣?

  《论语》和佛教比差远了,对人生的认识浮浅。孔孟礼教害人,今天提倡这些是历史的倒退。我们应该倡导多元价值,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元。现在这些东西这么火,就是因为人们精神空虚。这世上没人是完美的,任何人想要封圣,都必须暴砸。

  【我注论语】

  ●三年无改于父道。

  这是古代人受生活条件限制所致。那会儿奔丧,从北京赶回湖南,就得半年,好不容易赶回家了,也不能马上就走啊,再呆两年吧。就是因为交通工具不发达,所以才这样。现在的话,多半当天就火化了吧。

  ●巧言令色,鲜矣仁。

  “仁”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伪善。我认为,“仁”和“巧言令色”半斤八两。

  ●君子不器。

  君子动口不动手,基本上指的就是像我这样的空谈家,自我标榜。像孔子那样的,做个板凳恐怕都有点儿困难,其实也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和生活节奏有关,我现在50,可以从心所欲了。我不到30就有女儿了,我觉得我30岁就已经从心所欲了呢。其实在西方他们根本不认为孔子是哲学家,他也就是个

心灵鸡汤吧,就是老练事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做人基本常识啊,小学生手册里就有了。我觉得这话应该对老师说、对家长说,小孩儿不知道就会发问,这是人求知的本能反应。我倒是觉得应该把这句话回赠给老师和家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生常谈啦,基本上也是因为朋友太少。其实人人皆可为师,昨天一个西安的人还说我特别不尊重别人呢,我一想,确实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都能成为学习的对象。包括小孩、动物,世间万物,遍地为师。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就是党同伐异,剪除异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