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8岁女童跑步进京背后的工具化人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00:05 红网

    作者:赵岩

  8岁的张慧敏已经连续跑了15天,从7月3日在海南三亚出发,最终目标是8月28日跑到北京,完成她从天涯海角到北京天安门的“8岁小神鹿迎奥运长跑”活动。此前在海口长跑时,在海南省所做的身体检查显示她营养不良,更多的专家认为大强度的训练对孩子的骨骼、心脏、发育都存在极大的不利影响。父亲张建民,是一个狂热的体育迷,在外人看来在用近乎残酷的方式训练自己的女儿张慧敏。(7月18日《信息时报》)

  未成年的孩子要完成一项令大人都难以企及的壮举,这的确让人瞠目。但笔者却认为,完成“壮举”是否妥当,要看“壮举”是否符合孩子自己的判断,是否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倘若如新闻中所说,父亲将自己意愿强加到没有判断力的孩子身上,孩子因此而营养不良,那这样的壮举还是不要的好,这样的孩子则被动的具有了工具化人格。

  工具化人格往往穿有美丽的外衣:强势者将自己的意志当作真理,并强加于没有判断或缺乏判断的弱势身上,排他性的抵制一切除自己意愿的方式,并附之以“为了你好”、“帮你实现愿望”等美好包装,以此来实现自身隐藏的夙愿。

  具体到8岁女童跑步进京这件事上。首先,父亲与未成年的女儿具有明显的强弱势身份对比,女儿只有8岁,显然是缺乏价值、事实判断能力,父亲对女儿所从事的活动有直接的选择权。其次,父亲本身是个狂热的体育迷,很早就将女儿塑造成体育健将赴之行动,并将这种方式视作最适合女儿成长的成才之路。最后,父亲在塑造女儿的健将梦时,采取了排他方式,不接受专业体校的科学训练方法,直到女儿长跑中营养不良仍一意孤行。这些都证明了,父亲已经将女儿彻底变成实现自己意愿的工具。

  这种工具化的孩子,往往缺乏校园中生活,校园生活应该学会的自立、自强、自我选择的能力她们很难拥有。而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童年恰恰可以帮助她们认识这个世界,养成自己的世界观的最佳时机。然而,在一种“补偿”心理的作用下,很多父母将自己从前未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孩子失去个性、从此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很难有自己的观点。更为危险的是,父母的很多判断都是基于自身角度,这样的判断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因为往往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8岁女童目前还在进行着她作为一个“工具”的使命,她并没有辩识能力。但笔者相信孩子的父母有这个能力,而且孩子的父亲已经看到了孩子身体状况不佳,这时放弃长跑对谁都好。因为孩子的童年,不应承受这么多期望,她们应该学会在宽松的环境下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工具化人格是所有父母都应警惕的。

稿源:红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