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互联网让灾难中的人们走得更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08:32 新京报

    作者:曹林(北京编辑)

  面对如此全息的灾难信息,遇难者那一个个真实的姓名、鲜活的面孔,让你的心没法不跟灾难连在一起。

  济南暴雨后网友的表现,让公民之间彼此更加珍惜。

  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雨袭击,截至目前,自西向东横扫山东全境的这次暴雨已造成35人死亡,10人失踪,173人受伤。也许是宥于篇幅的原因,对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的国度,人们得到的大都是这种语焉不详的灾难信息。对灾难近乎麻木,灾难变成了一个个抽象的死亡数字,一个远在天边与自己无关的悲剧。

  不过,立即有网站(腾讯)推出“寻找济南暴雨中35名死难者”专题:这么大的“天灾”,我们怎能仅仅满足于“35人死亡,失踪10人”这样冷冰冰的信息?我们想知道逝者是如何而逝,因何而逝……此时此刻,我们向所有亲历了济南“7·18”暴雨的网友发出紧急召集令,如果您了解那逝去的26个人,请您给我们提供新闻线索。这家网站利用其强大的网友资源,在网友积极的参与下,竟然在一夜之间找到了大部分死难者遇难的经过,甚至还有他们生前的照片,亲人的纪念文章,网友提供的暴雨视频,网友的暴雨亲历等等。(昨日《北京青年报》)对于自然灾害,我们何曾有过如此全景的知情,通过互联网,让我们即时看到了一个全景全息的灾难现场。

  面对如此全息的灾难信息,遇难者那一个个真实的姓名、鲜活的面孔,让你的心没法不跟灾难连在一起,为你的公民同胞洒下热泪,以公民的同情和悲悯悼念那些灾难中的逝者。许多网站纷纷在自己的首页上开设悼念“7·18”暴雨遇难者的专栏,网民除了在网上留言寄哀思外,还有很多济南网友纷纷以把黄丝带系在汽车后视镜上或是点蜡烛、摆白菊的方式悼念“7·18”暴雨遇难者———这种场景在昔日的自然灾难后是少见的,冰冷信息和抽象数字,不能调动起公民“心同此心”的灾难痛感。

  无疑,这才是一个市民社会中一群公民对灾难中另一些遇难的公民同胞应有的尊重。是网络让公民靠得更近,让公民之间彼此更加珍惜:互联的网络给了公民权利互联、信息互联、感觉互联的平台,使他们更加感觉到抱成一团的温暖。

  网络给了公民新的平台,使负责任的公民自己拥有传播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更多公民掌握传播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时代。于是像在灾难报道中,公众不必再被动地等来局部信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成为记录者,你可以负责任地、合法地把自己看到的传到网络上与其他公民一起分享,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知情权。

  网络给了公民更大的平台。网络,这个凝缩的公共空间,让人们之间不受时空、户籍、利益等的区隔,当然更容易把人们的公共热情调动起来,在信息互联中激发起公共责任的理性。此次济南暴雨后网友的表现,集体以网友的身份以各种方式悼念遇难者,让公民之间彼此更加珍惜,也让人们走得更近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