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忠:古惑李白还是古惑公众的钱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09:06 金羊网

  作者:李振忠

  7月28日《大河报》报道:吃软饭、打群架、混黑道、梦想在闹市砍人……这样的古惑仔形象能和“诗仙”李白画上等号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认为,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并且他专门著书《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该书即将上市。

  曾经看过某名家的名家讲坛,说的是某三国人物对哭泣的刘备说,“别哭,别哭,我这里有餐巾纸”,如果不是在讲历史,如果是老农在街头说笑话,此种方式,未必不是幽默,但作为名家,又是在中央电视台对全国开讲,这样的洋相又何必呢?如果这也叫幽默,全中国人里面这样的“人才”多得是,与其说它风趣,不如说它耍贫嘴,古人没有餐巾纸,连造纸都极其费劲,又哪里来的餐巾纸呢?又诸如,军师军师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也极其贫嘴,甚至有些下流,老鼠与大米,看准了是一种低级的物质关系,爱情,竟然与老鼠的肚子的需要直接挂钩,就很让人看不懂,那么,名家讲坛里造这样的噱头出来,不是仍然极其低级吗?

  此博士也是一样,先把李白比作“古惑仔”,这就挺让人“古惑”。所谓“古惑”,在粤语、香港话中,大约是流氓、混混的意思,也是随着香港电影的传播,才将这个古惑的词儿传入内地,不用通用词,不用普通话,却偏偏找了这么个生僻词儿来比喻李白,目的也很明确,不过是拾人牙慧,把无聊当有趣而已,这也就是当下某些所谓学者、教授、博士的下流、低俗三板斧,雅,大约换钱慢,也难以迎合大众市井的口味,那么好了,学者们开始俗,只要钱包鼓得快,哪管什么餐巾纸不餐巾纸?哪管李白的名誉与声誉?

  我想起了一个情形,盗墓者站在英雄的坟墓之上,说自己高于英雄,然后鞭尸,焚骨,扬灰,说自己不费吹灰之力,战胜了英雄,岂不知他连鲁迅笔下的阿Q还不如,阿Q算是个孱头,有精神胜利法,但依他的学问,还想不到去把英雄鞭尸的暗算与阴谋,顶多是“你打了老子”,而盗墓者却是比阿Q精明多了,他会拉出李白,拉出司马相如的丑事来作垫背,拉出餐巾纸来信口开河,目的却只有一个,换钱,由混混式开头,到混混式结尾,古惑的,只有公众的钱包,其他的道德、文化、文化的传承、对后世的影响,一概可以不闻不问,岂不知历史、历史名人,最不能以这种戏说的方式来戏说,常见有历史学家推测某个历史人物的行为,往往依某朝某代某个名人的著作来考证,如果后人也依这种方式来考证刘备、李白,会不会陷入这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迷魂阵?

  历史上的李白,当然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也不能依照当代的道德标准、行为标准硬往里套,如果真的要考证李白有什么不值得人们继承、发扬光大的一面,也应当理性地、有根据地去考证,而不是哗众取宠式的大兴文字狱,“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大约也只有这个博士、讲师能联想到李白就是古惑仔,或者李白的理想就是“在闹市拿刀砍人”,即便让小学生解释,大约也没有如此“高论”吧?

  大约只有头脑被钱烧到40度以上,幻想着公众的钱包溜进了自己腰包,才会突发如此奇想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