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新:安倍为参院选举惨败付出多大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09:08 荆楚网

  作者:张智新

  7月29日,日本第二十一次参议院选举投票结束,安倍内阁在上台十个月来接受的这第一次大考中惨败,所获议席不足1998年时导致桥本龙太郎首相下台的44席。民主党在此次日本参院选举中席位大增,成为参议院最大政党。据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表示了继续执政的意向,而自民党的参院议员会长青木干雄则已表明辞职意向。

  压力更多在党内

  日本是议会君主制国家,依照其宪法规定,内阁由众院多数党组成,并由其党首出任首相,因而从法律层面看,自民党总裁、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并无因为参院选举失败而下台的制度杠杠。但是执政党失去参院控制地位,将使其今后各项需要立法配合的执政举措,在参院面临更强大的牵制和掣肘。

  更为关键的是,这次参院选举结果充分显示,包括

养老金记录丢失、内阁腐败丑闻以及阁僚屡放厥词等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并未因为安倍殚精竭虑的努力而有所抑制,相反,在选举中得以完全释放,集中反映了民意对安倍政权的失望。安倍来自自民党内的潜在压力,将由此变为现实,这才是安倍下台的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威胁。

  无论选前、选中还是选后,安倍都始终坚持一个态度:不会因为参院选举失败而辞职。那么,他的这一意向底气何来?能否坚持下去呢?

  留任可能性较大

  从目前形势看,安倍继续留任的有利条件还是存在的。

  其一,因为前述多方面原因,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屡创新低,参院选举失利早已是党内外的一致预测。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自民党右翼大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还是安倍的政治导师、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等,均已公开表示力挺安倍,安倍的核心团队内部在这方面更是众口一词。

  其二,自民党内要求安倍为败选下台的声调,迄今既不明朗更不响亮。而从其最大竞争对手麻生太郎的情况看,一者去年9月二人竞争时麻生就以悬殊劣势落败,迄今才十个月而已;二者麻生虽然同为出身豪门的右翼势力代表,且在政坛资历方面略占优势,但此公在谨慎持重和随机应变方面反倒不及安倍,而且这个比安倍年长14岁的挑战者,是一个管不住自己嘴巴的 “性情中人”, “拥核论”、“亚欧民主弧带”、“日本单一民族论”、“朝鲜人更改姓名并非日本强迫”等“高论”均出自此公之口,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功夫不仅日本朝野,亚洲各国也均有领教。

  其三,自民党此次选举的不利态势由来已久,经由媒体的渲染可谓众所周知,因而无论民众、反对党还是自民党内,对于选举结果毫不意外,其责任倒逼的负面效应及其压力,已随着自选前很久至今的舆论宣传而渐次释放,这与1998年桥本龙太郎因之下台的“意外惨败”不可同日而语。

  未来该如何应对

  尽管安倍下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次败选势必让负隅顽抗的安倍政权面临更大也更经常地挑战和压力。要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安倍将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挽救:

  首先,核心幕僚中须有重量级人物站出来为败选担责。从目前报道看,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和参院议长已公开表示辞职意愿,包括政调会长中川昭一等在内的执政党高层团队核心人物是否也会由此引咎辞职,值得后续关注;

  其次,适度改组内阁,吸收党内异己力量入阁,改变去年因政治酬庸而造成清一色支持者入阁的局面,增加执政盟友公民党成员入阁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从施政策略看,安倍今后将不得不更多地照顾反对党的意愿,像以往强行通过《教育基本法》那样的做法今后肯定行不通,而他一直野心勃勃加以坚持的“修宪”、“教育改革”、“脱离战后体制”等政治议题,恐怕也需要稍作收敛,而应以“养老金改革”、“行政改革”等与反对党分歧较少的民生议题作为施政重点。

  外交政策将持续

  至于安倍选前放出的“若败选将提前举行众院大选”的口风,则完全是其选举策略,他既缺乏当年小泉豪赌的政治氛围、依托议题,在重重打击下恐怕也没有小泉那般勇气和自信,因而根本没有落实的可能。

  在外交上,缓和与中韩的关系,巩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是安倍上任不到一年来唯一可圈可点并借以维系民意的政绩,而且在野各党也多数是右翼强硬势力的批评者,加之美国国会最近全然不顾日本朝野的一再反对,坚持将

慰安妇问题决议案提交表决,也对安倍背后常常借历史问题发难的铁杆右翼构成不小的警示敲打作用,因而选后继续沿着业已趋于健康的轨道,在巩固日美同盟、加强日美印澳合作、发展与欧洲等关系的同时,继续改善、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近邻的关系,将是安倍的不二选择。(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