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减少公办复读班需改革高招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08:18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每年的高考话题里,都少不了这样一个关键词:复读。高考刚刚结束时,“复读经济”已然火热,媒体充斥着各种复读班招生广告。在眼下高招工作接近尾声的“后高考时节”,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的新闻自然格外引人关注: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周济说,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其实,这不是教育部第一次表述这样的政策。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发过类似的通知。此后,几乎每年都有各省教育部门下发相关的“通知”。但事实上,通知在很多地方并未真正被落到实处,或者说,让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一些公办高中为何要顶风办复读班?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存在巨大的利润诱惑,对公办高中而言,利用现有校舍和师资,办复读班成本很低,但收费不菲,大中城市动辄万元以上,普通县城也要四五千元;另一方面,复读市场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有数据显示,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年的复读市场至少在10亿元以上。

  某种意义上,周瑜和黄盖的交易往往是很难阻止的,可能没有明目张胆的公办复读班,但以公办学校师资为依托的所谓“民办复读班”则多如牛毛。如果这些民办复读班继续存在,那么,“复读班侵占公办高中教育资源”的现象,就可能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粉墨登场”。

  因此,面对一个庞大的复读市场,一纸红头文件恐怕难以禁止。惟有减少不正常的复读需求,才能遏制不公平的教育供应。换言之,只要能通过有效手段减少大量考生非正常的复读意愿,让复读还原为无奈的补救之道,那么复读大军的理性回归,必然使得有悖公平的公办高中复读班大为减少。

  要减少复读需求,就必须尽力改善高招制度的公平性,从而使因考试“意外”而未能如愿的考生数量减少到最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报志愿的重要性丝毫不比考分的重要性低,“撞车”之类现象的频频出现,让很多心有不甘的考生宁愿选择复读。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考生同时收到不同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是很正常的,被“撞车”的是高校而不是考生,因此也就不存在因为志愿填报不佳而被迫复读的事情。

  当然,巨大就业压力之下的“名校情结”也是复读大军产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有些用人单位对所谓“第一学历”的重视,无形中加剧了高考的“名校情结”。其实人才培养从来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第一学历”只是一个起点,在目前情况下,它只说明一次考试的结果,不能说明其他问题。我们亟待建立更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健康的人才评价体系下,选择高等职业院校其实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而达线却不愿就读高职的考生正是眼下复读大军中的主力。

  此外,“复读经济”中各种鼓励复读的诱惑因素需要及时得到清理。比如那些使用夸张录取率将复读前景描绘得美好无比的虚假招生广告,需要进行清理;比如使用免收学费等优惠措施吸引高分考生复读的行为,需要严格规范。

  毋庸置疑,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并不是要禁止复读生参加高考,也不是要强化“一考定终生”的残酷性,而是为了促进

教育公平,让复读行为回归理性。因此,教育部门通过各种疏导方式尽量缩减复读大军,将是一种更为治本的有效办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