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熊丙奇:禁止公办高中复读班谈何容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08:31 东方早报
作者:熊丙奇 教育部长周济日前要求,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其理由是,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8月5日《重庆晨报》) 其实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发布《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其中第七条规定:“为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从2003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按理,这样的“禁令”,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应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为何难以推行呢? 我们认为,之所以禁止公办高中办高复班,理由大致有三: 其一,“引导”高中毕业生珍惜上大学的机会。2002年教育部发布“禁令”时,有关数据显示,南方某省有6万应届毕业生被大学本科录取,却有1万人未报到,上海地区的高考录取中,有1708名上线考生放弃录取,在发放录取通知后,又有2000名考生拿到通知未报到,参加高考被大学录取之后不报到,这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近年来,这种情况有增无减。其二,“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放弃高考录取机会的学生,大多选择了复读,第二年再参加高考,毫无疑问,这样的学生越多,来年的高考竞争压力越大,“越不利于进行素质教育”。 其三,“确保”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教育质量。高复学生,不但会与应届学生抢升学机会,还会“瓜分”本已十分紧张的高中教育资源,尤其是高中毕业生的教育资源。学校必然将优质师资派到高复班教学,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原来的应届毕业班教学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但实际上,这一禁令能引导学生珍惜高等教育机会,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吗?不少考生之所以在被录取后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复读,原因在于他们在报考高校时无法进行充分的自主选择,结果往往被自己不甚喜欢的大学或者专业录取。为有机会在来年就读理想的高校和专业,他们就选择了复读。可以说,是现行不合理的高考报考及录取制度,迫使有的学生做出这种选择。另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而学费相差无几,甚至有些教育质量低的学校,收费却很高,反而是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收费较低。投入产出一对比,一些学生宁愿复读,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这一禁令能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压力吗?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最大压力源,其实来自“高考一分不能差”的报考现实,很多高中,高一、高二其实已经全部上完高中三年的所有功课,高三所有的学习,其实就是“全面复习”———严格意义上说,也是“高复班”———复习巩固所有的知识点,以便在高考考场拿到尽可能的高分。另外,几乎所有的考生和家长,特别关注“重点”和“一本”这一高等教育的“正规军”,而对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偏见。另外,政府部门出台的人才使用规定,其他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要求看第一学历,大学录用研究生的面试中要求学生“根正苗红”,也助长了这种社会情绪。可以说,高考制度不改、社会人才观念不改,即便用强力禁止了高复班,也无法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 这一禁令能确保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质量吗?过去五年的事实表明,即便有禁令,公办学校照样可以巧立名目办高复班,只需换一个名字就可以了,诸如“国际培训班”可以么?即便控制了一切办班的可能,社会上的“高复班”的老师来自何处?自然是公办高中的好老师,这与在学校办不是换汤不换药么?而且,这必然导致另一个结果,高复班的管理可能更加混乱,收费可能更高,一些贫困孩子如果想读高复班,可能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高复”,是因为高等教育入学制度没有给学生选择权,学生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国家教育资源相差太大,以及社会用人观念导致学生成才路径过于狭窄,使得一些已被录取的学生放弃高等教育机会而重新复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解决复读生问题,那么,选择复读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素质教育氛围也会随之形成。不用下禁令,高中也办不起复读班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