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鲁宁:给小排量轿车不叫座会个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09:3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鲁宁(媒体评论员) 节能减排对国家是任务,对社会是风气,对个人则是利益比较。有利可图才是个人承担节能减排义务的主要动力所在。假如小排量品质不提升,尤其是安全性指标过低,当你自个买车时,你会选择小排量吗? 小排量轿车解禁政策实施一年有余,又恰逢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照理说,小排量的春天当如期而至。可是,就在8月5日,人们听到的消息偏偏是,全国今年上半年轿车销量增26%,小排量(1.0升及以下轿车)销量同比下降28.87%,所占市场份额跌至不足6%。这样的结局令力推节能减排者难堪,也让鼓动绿色消费的环保人士困惑。 一时间,针对该消息的新闻分析和新闻评论让人目不暇接,有“‘生存权’不同于‘发展权’”之说;有“‘政策春天’不等于‘市场春天’”之说;有“限‘大’才能放‘小’”之说;还有国人的“消费文化虚荣陈旧”之说。这说那说都有点儿道理,却都没抓住小排量不增反跌的主要成因(矛盾)所在。依我所察,小排量不增反跌,关键一条在于这类车型总体上不叫座——不大讨买车人喜爱。 先说件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我有个同事买了辆吉利产的小排量,没跑多久,只要挂挡,车就发颤,车门的密封性也不好;找销售商理论,几个月内包修了好几回,毛病未除反倒加重。这些年,国内诸厂家小排量的外观不断推陈出新,内在质量也有所改善,但在消费者眼里,小排量仍然难以摆脱做工粗糙、配置简陋、密封性差、舒适度过低的老印象。更致命的问题,则在于小排量遭遇碰撞时的安全性指标过低。 还有个不大为舆论关注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小排量并不经济。家用轿车不论排量大小,都属耐用消费品,于是就有个全寿命使用周期内的费效比,令购车人不能不加以考虑。由于小排量车品质普遍欠佳,使用一段时间后故障率较高,修理费就成了大负担。我有好几位驾驶过小排量的同事,普遍叫苦不迭,算总账,隔三岔五上修理厂的费用远高出省下的油钱。 节能减排对国家是任务,对社会是风气,对个人则是利益比较。有利可图才是个人承担节能减排义务的主要动力所在。行文到此,容我问一问国内的汽车记者,假如小排量品质不提升,尤其是安全性指标过低,当你自个买车时,你会选择小排量吗?我的判断是你不会选择小排量——换了我也一样。 从国内到国外,研发和生产小排量,鼓励人们购买小排量,都离不开政策扶持。国内现有的扶持政策支离破碎、品种不全、力度不足,甚至本末倒置,只限于消费环节的个别节点上。政策支持要讲配套,更要讲政策推行的顺序。这里所讲的“顺序”,几乎仍是政策制定者考虑问题的盲区。 发展小排量,最该受政策支持的是研发和生产两大环节。研发费用得国家补贴,至少得贴息加奖励。生产环节,凡归中央政府所征缴的税收,应当全额返还企业,甚至在返还税收之外,再按产量大小给予鼓励性奖励。这样一来,只消几年工夫,小排量从品质到品种,就会有个大改观。现状恰恰是,研发和生产两个最该政策扶持的环节,偏偏是政策扶持的盲区。 流通环节,销售商每卖出一辆小排量,中央政府该采取退(减)税外加奖励政策,卖得越多退税和奖励也要越多。其次才是针对购车人的鼓励政策。目前的鼓励政策只有少征缴汽车消费税一项,优惠力度尤显不足。就小排量,汽车消费税应该全额取消,在此基础上,国家再对购车人实行购车奖励。在燃油税继续“难产”之现状下,对购车人养路费实行免征或减半征缴、交强险实行减半征缴。 如果从小排量研发这个产业链源头一直到消费末端,都有相关政策予以针对性扶持,且扶持政策本身又按照顺序分出轻重缓急——那么,发展小排量之“政策春天”才算真正到来了。如是,不信小排量的“市场春天”唤不来! 有了小排量的“市场春天”,才会孕育出属于中国自身的、崇尚绿色消费的“汽车产业文化”和“汽车消费文化”。到那个时候,上述两种“专业文化”,还会对国家的整个产业文化建设及消费文化的递进,产生不易量化却客观存在的边际效应。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