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场:网瘾无关网络是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10:26 长城在线

    作者:郭立场

  “那种几乎一直在网吧生活的大学生,每天全部消费要30元,一个月超过1000元,主要用来吃饭、买饮料、点卡和网费。”8月7日《中国青年报》披露“大学生小五自曝四年网游经历”的报道,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网络问题的大讨论。其向同学借钱、靠女友喂饭的奇特经历,不禁让人感叹网络时代的到来,虚拟空间出现“道德真空”,对传统的伦理生活秩序造成很大冲击。

  2007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表明,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成为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娱乐等生活的日常活动。大概没有几个人想的到,引新时代之潮流的网络,也会迅速成为众矢之的。与“大学生自曝网游经历”相似,此前一个网瘾少年写给县委书记的一封信,直接推动并产生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开通了网络却没有网吧的县城——山西方山县城。在方山县县城圪洞,现在所有网吧已被全部取缔。在这个小县城,再也看不到人头攒动、坐满了学生的热闹网吧(《民主法制时报》2006年10月8日)。以政府的名义强行关闭所有网吧,究竟能有多少正当的理由经得起质疑,长远看来又有多少合理的因素,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会给青少年带来怎样的一种影响,未成年人是否得到了“拯救”,一时还难于盖棺定论,还有待于公众及事实的检验。然而,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网络及其滋生的网瘾,人们至今还没有较为灵验的良方加以正确引导和从容应对。

  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

网瘾。但其身处的不利环境,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诱因。从社会大环境看,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至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自由出入网吧更是情理中事,没有人会意识到“包夜”有什么异常之处。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陡然减轻,社会压力却与日俱增,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那么,该怎样看待网络与青少年的关系,又如何为青少年指点网络迷津呢?因帮助许多有网瘾症的青少年成功戒除网瘾而名噪一时的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说,把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仅仅简单等同于“戒除网瘾”是错误的,“戒除网瘾”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美国社会学家、美国网络上瘾中心执行主任金伯利"扬博士在她的报告《应对校园网络上瘾》中分析说,“青少年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包括:校园中几乎无限的免费上网的机会,大量的课余时间,网上行为没有监管或控制;逃避学习压力;与社会生活疏离,等等。”救助网瘾者,不是把他们和网络相隔离,而是怎样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其实,科学是中性的,网络本身无罪。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网瘾无关网络是非,“网络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是什么人在办、什么人在用。”更确切的说,网络也绝非单纯局限于

网络游戏,游戏之外还有着更为精髓的东西有待挖掘。我们对容易诱发网络成瘾症的网络文化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要全方位关心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堵不如疏,应科学认识网络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力量,要靠学校、社区、家长、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学校、家长、青少年本身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具体说来,要从源头治理,构建为青少年所用的健康诚信的互联网;从家长做起,填平与孩子间的代沟;从学校做起,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成长;从网吧做起,依法文明经营。至于对网络群体自身而言,需要警醒的是,我们的青春是宝贵的,只有认清网络的两面性,有选择,上网内容健康,控制上网时间,网络才能为我所用,成为我们的好帮手,而不是阻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