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以平常心对待奥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09:50 环球时报

  郭之纯

  奥运会不是一剂万能的灵药

  北京奥运会一年倒计时已经开始,有关奥运的话题正越来越多地被关注。中国运动员能拿多少奖牌,举办奥运对“中国形象”意味着什么,奥运将怎样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许许多多的问题都属讨论之列。但在这些讨论中,有一种倾向也越来越值得引起注意,就是将举办奥运会的作用过于夸大、预期过多和过高。

  在一些人看来,举办奥运会简直是一剂万能的灵药,似乎在这么一场活动中蕴含着无尽的能量和无限的可能性,不仅为其赋予了各种宏旨大义,也预设了多种美妙效果。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奥运会是中国形象的化妆师,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是中国文化的“贴牌”机会,是为中国社会发展进一步注入现代性的催化剂,更有人将此视作国家崛起的强烈隐喻,赶超发达国家的重大契机,乃至隐约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奥运经济学”、“奥运文化学”、“奥运政治学”等:譬如,当前股市上就有许多股票正在大玩特玩“奥运概念”;譬如,奥运开幕式如何展现中国文化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烦恼;再譬如,不断有人对奥运后中国的开放政策、体制变革等进行着种种的推想和臆测。

  与国人对奥运功能的夸大相对应,西方也不断有人对北京奥运会的可能影响进行有意或无意、善意或恶意夸张:有人趁机再度宣传“中国威胁论”;有人将北京奥运与中国的外交原则挂钩,譬如与奥运原本风马牛难相及的达尔富尔问题、朝鲜人权问题等,竟然成为某些别有用心者号召“抵制奥运”的借口;甚至也有人将其与中国的产品标准、外贸出口、文化传播等挂钩,借机进行刁难甚至攻击。

  总之,北京奥运会,既被某些人视为中国近年改革开放的“毕业舞会”,同时也被视为某种“新时期”的“开学典礼”。无数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着借“奥运中国行”的机会打个彻底的翻身仗,一蹴而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舞台上永远的焦点和亮点。如此背景下,许多人不仅对奥运会将如何改善国家形象、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种种憧憬,甚至对中国运动员获得多少金牌也有着很多热切的企盼。

  奥运不可能使国家一劳永逸

  与所有曾经的奥运举办国和举办城市一样,现代奥运百余年来在中国尚属首次。这场盛会必将对中国、对北京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举办奥运会使中国有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其间接意义在于,使某些针对中国的错误理解乃至某些居心叵测者的丑化宣传不攻自破。由此,将为今后中国的发展创造出更为良好的软环境。其次,奥运会所带来的大手笔投资、众多的游客、无尽的信息,无疑是中国特别是北京的建筑、传媒、旅游服务等行业可遇不可求的盛宴。另外,举办奥运也将使北京改善

城市建设和管理,使整个中国与外界更多交融。这都是举办奥运会值得期待之处。但是,仅仅通过举办一次奥运会,中国是不是就可以便捷地实现百年梦想?甚至进一步说,举办奥运会是不是肯定会稳赚不赔?这显然都是未定之论。  

  即便奥运的一切都顺利,奥运后的种种瓶颈问题也都能寻找到妥切的解决之策,这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只是暂时的。从现代奥运百年历史上看,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通过举办奥运会便立即走上快车道,“一发不可收”;进一步说,也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城市曾通过偶然的机遇便可以坐收千秋百代之利。

  事实上,单就举办奥运会的具体经济效益而言,所可能得到的甚至也并非全是美丽的鲜花和可口的

蛋糕。且休论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举办奥运的城市没有几个能走出赔钱的怪圈,典型如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甚至使该城市负债长达20年;即便近期的奥运会举办城市,也往往有着难为人言的烦恼。比如悉尼奥运会后,虽然当时曾称“做到了收支平衡”,但到2004年时不得不承认悉尼还在为奥运会还债,使用率偏低的场馆让纳税人每年都得支付不菲的维护费,而收回成本的时间尚遥遥无期。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后,希腊财政赤字也随之增加,且至今仍在为奥运会背负着债务。而且,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从举办奥运中获得一定益处,但其效果远不到所曾想像的水平。殷鉴不远,如果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可能作用一味乐观,实是不可取的态度,正视其可能风险才是明智的。

  功利主义扭曲奥林匹克精神

  虽如上述所言,对举办奥运会的诸般效果未可予以过高期待,却并没有任何要否认举办奥运会的积极意义的意思。只是要说,举办奥运会应该去除过于浓烈的功利思维,让奥运会真正实现奥林匹克精神,真正回归体育本质,回归友谊真谛,回归文化融合交流的和平旨趣。

  众所周知,现代奥运发起的初衷,是为了拓宽交流渠道,实现国际和平,弘扬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伟大精神。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甚至专门对奥运会提出了“非政治化”的原则,也正是要求奥运会不要掺杂过于明显的政治等各种功利诉求。从此角度上看,该不该对举办奥运会有太多的梦想寄寓,其实非常值得探讨。即便具体到每次奥运会及其参加者往往脱离不开功利、政治和投机,但作为举办者,却必须注意让奥运会的主旨与功利、政治等保持距离。所谓“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奥运会不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功利宴会。

  可以这样认为:奥运会固然是中国实力的展现机会、中国文化的诠释机会、

中国经济的发展机会等,但更是一次中国向世界人民尽义务的机会。对此尤需牢记,不可须臾忘怀。

  如果对奥运预期过高,或将导致种种功利主义抬头。设若如此,便将形成对奥运宗旨和精神的伤害。基于此,不仅对举办奥运可能形成的社会发展影响要有平常心,甚至对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多少,亦应有平常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不必将获得奖牌的数量与国家实力等过多地联系在一起。奖牌后面的国民精神风貌,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将体育回归游戏,不再希冀借助体育表达或证明什么,才算是真正地摆脱了“弱国心态”。因而,办奥运也决不再是什么炫耀的机会,有些外国人也许会借此来“忽悠”我们,但我们自己应当有自知之明。我们的国力是个什么水平,我们前面的困难还有多少,这些都不会因举办一次奥运会就发生根本性改变。

  说到底,2008北京奥运会,既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毕业舞会”,也不是所谓“新时期”的“开学典礼”。奥运会就是一次体育盛会,虽然其中难免掺杂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色彩,难免有功利性追求,但对此还是不要期望过高。如果说奥运也是“讲政治”、“讲利益”的,那么所讲的也应该是全球各民族和谐共处、公平竞争这个最大意义上的政治和利益。就此,对奥运寄予太多厚望,也是奥运(及体育)的不能承受之重。奥运会竞争的只是体育,通过体育竞争体现人类精神,追求人类和平,叩问人生健康快乐的真谛,虽其已经超出了体育本身的意义,但其中名利价值与其人文价值相比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对此,作为奥运主办国,我们绝对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作者是河北学者。)

    环球时报供新浪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