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华芳:货币政策当未雨绸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13:28 长城在线
作者:李华芳 (blog)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情况,CPI同比上涨5.6%,比上月上涨0.9%。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6.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这些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经验相符合,从猪肉涨价开始的一系列食品以及服务价格的上涨表明,价格上涨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并且有逐渐蔓延的趋势。 因为如果是单个商品涨价,可能出于多种原因。例如一开始对猪肉涨价各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基于成本推动说,比如说饲料涨价、蓝耳病导致猪肉供给减少等等,尽管成本推动的确也是部分原因,但现在看来,通货膨胀引致的价格上涨无疑也是原因之一。 当政府意识到扩大货币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等一系列容易导致民怨的困境时,就容易倾向于采用这种“饮鸩止渴”的通胀手段。而当通胀成为民怨的一部分时,又会出台紧缩性政策,把通胀时期创造的岗位又消除掉,因为随着通货膨胀被治理,这些岗位就不需要了,又会引起新一波失业。只是“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而已。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中,以1920年年代的维也纳为例指出,通货膨胀时银行分支机构挤占了繁华地段的咖啡店,但通胀被治理后,咖啡店是重新回来了,但大量银行雇员加入了失业大军。由此哈耶克指出,这使经济波动永久化,将造成对国民经济的难以避免的损伤。 坊间流传各种流动性谎言,但却没有真正洞悉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多发了货币。按照《央行2007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数据,6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同比增长17.1%,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5%,上半年新增贷款2.5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681 亿元。这几个数字充分说明了货币量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张。这些钱中有不少进入了飞快上涨的股市与楼市,但在CPI指数的上涨中并没有计算房价的上涨,否则这个数字恐怕会更加惊心动魄。 不少激进的观点要求政策立马出台紧缩性政策以抑制目前的通胀势头,并且要求政府不仅要养储备猪干预猪市,甚至要求政府再度采用当年处理“江苏铁本”的强力行政手段干预房市等等,从短期来看可能“冷水浇头”一下子把热度降下来,但如此做法却可能造成接下来经济感冒,大起大落的波动对于整体经济而言恐怕是更加糟糕的。 在通胀条件下,如何缓解通胀又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是一种考验。对于央行提出的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会“稳中求紧”,我倾向于认为是现有条件下还算不错的政策选择。从统计局的数字看,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意味着农村在长期补贴城市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涨,在这一部分中如果通胀治理得当,或能使农民受益。 长期来看,经济稳定与政策稳定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央行接下来的主要手段是“继续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而事实上,加息、准备金、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从目前来看是要朝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方向调整。 但正如哈耶克所指出的那样,扩张的货币政策容易导致通胀,为了治理通胀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又有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经济将会在这两头飘来荡去。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凯恩斯主义的框架,将不能看到什么样的市场过程才能真正使得经济趋于稳定。信用货币背后必定对应一定的商品和服务量,也就是说货币是有其购买力的,从商品和服务的这一头来看,就像给货币下了一个“锚”,尽管有小幅的波动,但毕竟是被“锚定”了范围。因此,从长期来看,短期内的通胀治理或通缩治理,都有点头痛医头的意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波动的问题,不如未雨绸缪来探索如何为货币下锚的问题吧。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