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则楚:分层编制个性化物价指数迫在眉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8:13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王则楚

  报载,“广州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上涨了2.1%,但市民却普遍反映‘顶不住’,物价上涨太快了,甚至有人对这个数字产生了怀疑。”对此,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广州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和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专家作了详细的说明,包括把八大类价格“五升三降”列得一清二楚,总之就是说:“按照现在的统计方法,2.1%这个数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CPI作为指标性的统计数据,是为了给整个经济运行状况提供参照的,即所谓“通货膨胀的晴雨表”。比如,“居住类”CPI才上涨了2%,是只统计房租价格的上涨,而不计房屋买卖价格的狂升,尽管买房子是居民消费中的“第一权重开支”。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你买房子就是投资建设,是列入投资性行为,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它未能计入“消费”,只能计入“投资”。在我国,基建投资始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其中有一大部分就是“房地产投资”。“贷款买房”实际上是“贷款建房”,投资到房子建设了。

  而想让CPI能客观反映市民“物价飞涨”的感觉,“作为工资、津贴调整的依据”,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再分配”,那就必须进一步对CPI进行分类分析,以生活费指数的不同来对不同的人群进行CPI的计算。就像专家建议的那样,分层编制“个性化”的物价指数才科学。

  但经济运行的轨迹还是把“通货膨胀”推到了大家的面前。国家统计局昨天上午公布了7月份的CPI,“同比增长5.6%,创十年来新高!”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5.4%,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2%;居住类价格同比增长4.4%,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3.4%。这样的CPI已经不允许我们拖延分层编制“个性化”的物价指数,我们必须根据这个数据,及时对低收入人群给予公共财政的补助,要利用财政收入的非正常超收,更多地投入到公共政策上,为老百姓购买公共服务,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因为这是社会必要劳动的成本)。

  30年来,中国的GDP每年以9.67%以上的速度递增,财政收入更是以两位数字的速度递增,2004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大约是1978年的23.3倍,但中国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事关基本民生的问题改善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决按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

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把发展的积极性、充裕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引导到加强改善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来。”

  老百姓希望,我们的统计数据,能反映老百姓的真实感受,能让我们的决策者知道提高社保,投入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建设,增加公交、燃气、水、电的补贴,对低收入人群发放肉贴、粮贴、油贴等就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而不能只对着2.1%的CPI,陶醉在“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预期调控目标之内”。

    来源:新快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