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的可能性很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8:56 新京报

    作者:张明

  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报道引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的观点,声称如果美国继续以贸易逆差为由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那么中国可能采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抛售美元国债的“核选项”。该报道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应,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格拉斯利,以及中国央行有关负责人都进行了回应。(见本报昨日A24版)

  真实的情况是,《每日电讯报》的记者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夏斌先生的回应是,将抛售美国国债作为经济谈判的筹码的确是他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来的,但是该建议仅仅是针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潜在策略而已。何帆博士的观点更是被严重歪曲,他只是指出:“中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占据了美国国债总量中一个相当可观的份额,中国对保持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贡献很大。”没有想到这一中性言论居然被人为地赋予了意识形态的火药味。

  当前的国际收支失衡格局,被某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位于该体系中心的美国长期存在经常账户赤字,即通过输出美元来换取商品和资源的注入;处于该体系外围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通过促进商品出口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累积起大量的

外汇储备,而东亚国家将绝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的金融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从而完成美元的回流。显然,这样的国际收支失衡格局是有利于美国的,问题在于这种失衡格局是否能够长期持续?

  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格局有两种调整方式。第一种调整方式相对温和,即由赤字国和盈余国同时调整自己的国内政策。赤字国美国应该抑制国内居民消费和政府支出的增长,盈余国东亚国家应该刺激国内消费并实施本国货币升值。这种调整方式对各国资本市场和国内经济的负面冲击较为轻微。

  第二种调整方式是由金融市场来主导调整,即中国等美元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抛售美元资产,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最终缩小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

  但从各方面来看,中国等东亚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种“武器”对于当事人双方的杀伤力太大,真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的抛售行为必然引起其他东亚国家的仿效,即触发投资者竞相抛售资产的“羊群行为”,这将造成美国国债市场的供过于求,美国国债收益率(即美元长期利率)将会激增,从而遏制美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

  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同样不利于中国的整体福利和经济增长。首先,由于中国当前持有超过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且其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那么美元大幅贬值将会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价值严重缩水;其次,由于美国市场依然是中国出口产业最重要的终端市场,那么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进口需求下降将会造成中国企业的出口收入锐减,从而造成

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失业人数增加;再次,中国的抛售行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导致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例如国际贸易摩擦将会显著增强,美国国内仇视和打压中国的利益集团将会获得更多的同情,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将迅速上升。

  因此,中国将抛售美国国债作为“核选项”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这种说法容易造成中美之间的情绪对立,容易成为美国国内反华势力用来游说政府的口实,不利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韬光养晦中和平崛起的长远战略。

  当然,中国政府对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而外汇储备的币种多元化和资产多元化是实施积极管理的重要手段。渐进的外汇储备多元化符合中国的利益,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威胁”或“复仇”来实施突然和激进的储备多元化。

  □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