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伯静:为何无人对鲁迅作品出局给出解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08:05 新京报

    作者:姜伯静

    北京9区县的高中即将于9月使用新课本,《雪山飞狐》、《许三观卖血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入选,《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陈焕生进城》、《孔雀东南飞》等被换下。(《青年周末》8月16日)

  高中语文课本改革是一件好事,选入新篇目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但这一次最引人注目的是鲁迅的多篇作品被判“出局”。

  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课本需要承载的东西太多:教育、民族、国家、政治哪个方面都得兼顾;我们不得不面对社会对语文课本赋予的那么多期望:人性、熏陶、教诲、感化任何一种作用都得具备。但是,有很多东西不是语文课本能够掌握的,它只是一种工具,关键还在于使用它的人和对它进行指导的思想。应试的需要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失去了那种原有的清新,只剩下沉闷;人为的因素让《记念刘和珍君》成了一把钝刀,只剩下一些条框。由此来看,语文教育的革命重点本来就不应该是课本。而事实上,鲁迅作为革新的重中之重就显得更加荒谬。

  从理解程度上讲,卡夫卡的作品远比鲁迅的晦涩;从压抑角度上看,《百年孤独》比任何一部鲁迅的作品都要压抑。而从对国民的教育意义上看,鲁迅并不比他们几位洋人逊色,相反要比他们更“适合水土”。遗憾的是,并没有人对鲁迅作品“出局”给出解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