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大旱求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09:22 星辰在线

    作者:何旭

  大旱是一种天象。三湘今年大旱,长沙首当其冲。

  天象难测,灾难一旦发生,人们自然要面对,以求得生命的保全或利益的平衡。抗灾是一个求和的过程,抗旱也是这样。抗大旱,也就是求大和。“抗”当然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但不能据此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一旦认为我们要“抗击”的是各种魔,我们求和的行动也就兀自悲壮残酷起来。

  追求和谐是中国人特别欣赏的一个生存观点。在现有科技能力下,我们还不能兴云布雨,我们要顺应自然,与天求和。哪怕我们有时也朝天咚咚发几炮降雨弹,也能迫降些雨水。可我们的农业,人类的命运,在更多的时间,还是靠天吃饭,要看天老爷的脸色。抗旱,其实就是在水资源奇缺的当儿,寻找一个利益的平衡点,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一种和谐。

  长沙人大旱求和事例,证明了这样的观点:求和,绝不是一种软弱妥协,而是一种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品质,是一种韧性的奋斗。以这种态度来对待上天给予我们的不利和不幸,而非一味不妥协地与天抗衡或抗争,其意义大于在人与天斗的口号下取得的某些局部的暂时的胜利。

  一路求和,气定神闲,不乱喊乱叫,不搞吸引人注意的那套花架子。今年,长沙人扎扎实实抗旱了几十天就硬是没有喊叫!不仅长沙人没有喊,整个湖南面临历史上罕见的大旱也未见人喊。以至于许多人还想象不到,长沙乃至湖南经历了一场大旱、特大旱。你可以想象长沙的这种旱象,好几十天,最多几十个毫米的降水,哪里抵得上号称中国火炉里这巨大的蒸发量?!好多地方溪河断流,山塘干涸,田地干坼,禾苗焦枯、人畜饮水困难……我相信,如果要在长沙农村捕捉、汇集这样一些镜头,这是比较不困难的,照样能让人揪心,让人同情心顿生。但是,今年的长沙大旱,绝少有这些镜头和场面。

  一路求和,科学谋划,团结协作,绝不在天灾面前消褪意志迷失心智。长沙实在旱得不能再旱了,如果你关切这方土地,关切这土地上的乡亲,那么,有时间去“看看旱”吧。看那些半干或见底的山塘,看那些断流的小溪,看那些乡亲们想法子保住的青葱禾苗,看那些被烈日晒得黝黑的乡亲。

  水资源因为大旱而大量缺失,保什么?丢什么?考验着长沙人的智慧,验证着长沙人的品格。面对大旱,万民一心,致富希望不灭。长沙农村不少地方早早就自觉组织了“农民用水协会”,与天谋水,与地谋水,与人谋水,一切商量着办,匀着些用。凡是自愿入协会者,不用自己天天管水,而由协会的管水员一把锄头管水,公平公正。一些顺口溜,比如“先上游、后下游,先活水、后死水,先保苗、后保插”原则体现有序科学用水原则。再比如,他们早谋划,早早地蓄满山塘,或者,利用电排将水送到高处山塘,结果是,天旱之下禾苗青绿依然。

  在特大旱之下的长沙农村,不见水纠纷事件,多见义士行迹——有人自己掏钱买水泵解决一组甚至一村的良田的灌溉,有人将自己承包经营的水库死水线以下的水都抽出来灌溉,而宁愿让自己的养殖业遭受损失……这种协作精神让人非常感动。他们不怕眼前失去什么,因为他们相信,有党和政府在,有良好的富裕的底子,有科学的抗旱措施,眼前这点损失,算不得什么!

  大旱求和,是一份大爱、大智、大勇、大责。农民对土地的这份依恋,是城里人所不能理解的。抗旱,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也不能算简单的成本账。也许,保收一亩田的经济效益,远不如今天为抗旱而付出的成本。但农民不这么算账,政府也不能这么算账。要算,就要算社会稳定账、和谐账。抗旱,是个政治问题,是农民对土地的情感问题,光拿经济的算盘是算不出的。能保的禾苗要保,能插的晚稻要插,能减少的损失要尽量减少,能增产增收的要确保增产增收。农民啊,他们在骨子里有那么一份责任,有那么一种精神,就是要自己从土里刨粮吃的,我们不种粮,谁去种粮?还要农民做什么呢?所以,再旱,他们也不叫苦,更不会任田地抛荒,撒手不管。

  大旱求和,在困难当头、

泰山压顶的时刻张扬了长沙人的真血性、真柔情。秋天来了,但我们不要据此认为,风调雨顺的日子从此就到了,对于旱情,对于各种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仍需要我们以求和的心态去积极应对。我们的那股子精气神,依然要如盘丝那么坚韧持久,那么绵绵不绝!

  稿源:长沙晚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