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峰:中国文化突击,靠于丹不如靠周杰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10:52 红网

    作者:飞凡沈峰

  日前,一本由日本日中通信社出版的《通过唱歌记住中国话》的教材正逐渐走红日本,书上不仅有中国流行歌手及歌曲背景介绍,而且还赠送CD,周杰伦、张学友等人的多首经典曲目入选,是一本标准的日本汉语教科书。这次大规模的华语流行歌曲成为日本的汉语教科书尚属首次。(8月17日《重庆晚报》)

  笔者注意到,部分网站在转载此则消息时,特意加入“学习中国在日本成为时尚”之类的话,这样写大可不必,难免有夸大之嫌,以免陷入“于丹红遍日本”报道同样的尴尬境地。不过,这两件事情综合起来,倒是给“中国文化如何突击”一个很有益的启示。

  最近,在中国的文化圈里,出现了于丹、易中天等一批用新观点解读

传统文化的学者,好象给迷茫中的中国文化带来了一些新气象。但是,他们的流行范围仍然十分有限,或者说仅限于一部分文化阶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想要用“于丹”等人的方式使世界接受,似乎很困难。因为大部分外国人之前根本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也不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新的解读方式感兴趣。如果在中国,接受它的多是文化阶层,那么在国外,能够接受它的可能多是学者阶层。难道这样的局面就是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吗?

  我们总喜欢将少林寺、

京剧、论语等介绍给外国人;并且也经常认为,复兴中国文化就是复兴传统文化。其实,发展流行文化也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人质疑,这些流行文化是中国文化吗?笔者认为,中国文化不仅包括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还包括近代、现代以及当代的文化,不仅包括本土的文化,也包括“本土化“的外来文化。在中国文化风靡世界的唐代,诗不也是流行文化吗?佛教不也是外来文化吗?

  当然,发展流行文化不是要求我们抛弃传统文化。流行文化传播速度快,而且容易被接受,传播中国文化,何不让流行文化先行。现在许多流行歌曲中,非常流行“中国风”,说明流行文化是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相互促进的。即使没有传统文化的元素,中国的流行文化被外国人接受后,也是可以激起他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欲望的。在这方面,“韩流”的兴起十分值得借鉴。韩国流行文化的传播,刺激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了解韩国、了解韩国文化的欲望。青少年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种文化的影响方式,力量可想而知。

  李小龙、成龙电影的成功,使武术在全世界发扬光大,不也是很好的例证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想要用“于丹”等人的方式使世界接受,似乎很困难。发展中国流行文化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不但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不相冲突,还有利于促进其发展。所以,要想中国文化迅速突击,走出现在的尴尬局面,有必要考虑让“周杰伦”之类的流行文化先行。

  稿源:红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