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安东:干嘛要把七夕说成中国情人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9日08:30 国际在线

  作者:柴安东

  在刚刚于山东沂源县结束的“全国首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不无感慨地说,他反对把“七夕”节说成是“中国情人节”。记者非常赞同这位老教授的说法。

  刘魁立,这位白发苍苍的中国民俗学教授,言语之中透露着对民族文化的捍卫。他表示,现在好像流行一种做法,就是把中国独有的一些民俗称谓,套用翻版后,起一个国外类似的称谓。比如把“七夕”节说成是“中国情人节”,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说成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说中国事,却要套用西方的风俗故事,这股风气起于何时记者无从考证;问及原因,大体都说这是为了“通俗易懂”,可不能否认的是,这种做法从骨子里映射出“媚外”思维作怪的影子。好好的一个民俗故事或民间传说,明明有中国名,而且是中国独有的称谓,干嘛非得起个外国名或者借外国风俗故事来说事才有意思或者“容易接受”呢?

  据了解,在诸多媒体的报道和商家的促销宣传中,很多都是一提及“

梁祝”,能说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随着农历“
七夕
”节的到来,很多媒体开始给“七夕”冠以“中国
情人节
”的名号。这说明,目前,咱们的众多商家,特别是不少媒体正在有意无意地给这股“媚外”风气推波助澜。

  不可否认,目前,“情人节”在中国已经拥有非常大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还有不少人认为,把“七夕”称作“中国情人节”,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做法背后是把“七夕”概念的独特内涵和中国气派,偷偷换成了西方“情人节”的那一套。结果是,很多青少年对于“七夕”到底是个干嘛的节日,倒是模糊不清了。

  毛泽东曾用“言必称希腊”来批评那些迷信海外的教条主义和媚外的人。现在,倒是可以把句话投给那些借千里之外的外国事说明近在眼前的中国事的人,让我们的商家在赚钱的时候,能增加一些民族责任感,让我们的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多一些中国气派。

  稿源:国际在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