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政府价格调控措施陷入尴尬境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4:20 中国青年杂志

  文-周城雄

  2007年6月26日,兰州市物价局等部门联合出台文件,要求兰州市普通级的大碗牛肉拉面每碗不得超过2.5元。消息传出立刻引起广泛争议。而国家发改委的有关官员公开表示,此举“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略欠妥当”。随后,兰州物价局以发改委“不了解牛肉面对兰州市民的重要性”和限价经省物价局授权为由,表示限价不会改变。

  其实大家只要稍微留意一些新闻报道,就可以看到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的种种价格方面的文件和措施。这许许多多的价格问题,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价格方面的调控措施出台之后褒贬不一,因为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些措施甚至南辕北辙。兰州拉面事件的尴尬仅仅是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对市场价格调控的一个缩影。而使得政府价格调控措施陷入尴尬境地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主要问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为什么调控的出发点会受到质疑?

  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任何一项价格方面的措施,都会列举一大堆的理由,这些理由看上去都是冠冕堂皇的,起码是貌似公正无私、合理合法。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价格调控政策,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政策的出发点却不像文件中说的那样经得起推敲。

  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政府的权力是

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要“权为民所用”。然而,政府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官员组成的,虽然官员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应当是“利为民所谋”,但是难免有一些官员制定政策时考虑更多的是部门或者某些利益集团甚至个人的利益,从而使得本应造福于民的市场调控结果成为与民争利。下面的这几个例子中,调控的措施出台之后,这些调控的出发点就受到广泛质疑。

  第一个是机票禁折令。有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和航空公司不断玩着机票打折和禁折的游戏,主管部门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减少亏损为由,禁止航空公司机票打折,而航空公司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偷偷摸摸打折。实际上,机票打折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而禁折令则是企图限制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通过行政命令达到垄断市场。如此一来,航空业也许是获利更多了,但是航空公司的经营活力和消费者获得的好处却减少了,对于整个社会的效率和公平也是一种损害。

  第二个就是

出租车涨价。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之后,各地政府在出租车公司的压力之下,纷纷上调出租车价格。然而,如果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即使汽油价格上涨,出租车公司仍然获利丰厚,他们不考虑出租司机成本的压力,也不会下调向司机收取的“份钱”。一旦汽油价格上涨,使得出租司机根本无法生存而放弃开出租的时候,出租公司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此时出租公司首先考虑的不是降低“份钱”,而是向政府游说或者施加压力,提高出租车价格。而出租车价格上涨之后,为了保证出租车的客源不受影响,出租公司还会要求政府不能增加出租车牌照,并且强力打击黑车。因此,可以看到的结果是:一些地方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租车数量却没有任何增加,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打车难;另一方面,各地的出租车公司旱涝保收地获取高额利润,而出租车司机的超负荷工作却只能维持基本生活。

  其实,有关部门价格调控出发点受到人们质疑的还有许多,例如每年春运的涨价(包括铁路、公路等)、银行不断增加的收费、

高速公路收费年限的延长等等。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冠冕堂皇的价格政策之后是并不那么光彩的动机。这样的一些行为屡屡出现之后,已经很容易被人们所识别。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也使得老百姓对政府的一些价格调控措施不再信任,使得政府许多正确的政策也受到质疑和抵触,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成本。

  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要举措

  一些价格调控措施的动机会引起人们的质疑,但是也有一些价格调控出发点无可挑剔,然而效果却不好,兰州拉面事件就是一例。在拉面限价令之后,许多餐馆为了弥补成本,只好减少拉面的分量,这无疑使得限价令如同一纸空文。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市场规律的把握程度不够。

  价格是市场规律起作用的最重要手段,市场状况的变化常常首先在价格上反映出来,而老百姓又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许多政府部门对市场调控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限价。实际上,价格只是市场变化的表面现象,如果不是垄断定价或者政府管制,价格的变化就说明供需情况的变化,价格上涨说明供不应求,价格下跌说明供过于求。不过,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宏观形势的变化,供求关系的范围和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有些产品的供求关系受到全国甚至全球市场的影响。因此,对产品的价格调控不仅需要考虑当地的供求关系,还需要根据产品的市场特性考虑许多相关因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的政府部门制定价格调控措施时不仅没有考虑产品的市场特性,甚至没有对最基本的供求规律进行思考。

  近几年最令老百姓关注的就是房价,房价的涨幅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非常棘手的难题。然而在各地的房价调控政策中,可以看到一些调控政策不仅不能平抑房价,反而有可能火上浇油。例如,许多地方在住宅价格节节攀升的同时,却以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为名,不断减少土地供应量,压缩房地产的投资。然后用房地产投资大幅压缩的数据来说明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控。这无异于让本来就供应紧张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供需失衡,房屋价格自然在调控之下高歌猛进。

  受人关注的药品价格调控效果也不如人意,有关部门只知道一味利用行政手段降低药价,却没有在打破医院垄断和加强药店的竞争上下功夫。导致低价药品无人销售,低价药厂无法生存的结局。最终结果是不管药品价格如何下调,老百姓看病的负担却越来越重。

  虽然拉面限价令只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小小个案,但是却折射出许多政府部门的决策者缺乏起码的市场经济常识,当他们面对价格问题时,都只是简单考虑通过行政命令来解决。一旦面对房价、药价等牵涉面众多的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或者病急乱投医。因此,各级政府官员加强学习,尤其加强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要举措。

  发展的社会需要建立完善的调控机制

  在以上所列举的问题中,无论是由于调控出发点还是调控措施的不当,追根溯源都是由于政府价格调控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的。正是因为调控机制的不完善,才会使得政府调控措施的出台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相关法规的缺失,导致政府调控措施没有受到应有的约束。政府内部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明确调控的时机和调控的措施,规范有关部门调控行为。导致许多无效的调控政策出台,也使得一些部门的权力被个别官员滥用。因此,要提高政府部门对市场调控的能力,规范其调控行为,必须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合法有效的调控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调控的触发机制。也就是说,政府部门是否应当出手进行干预,应当制定相应的标准,必须在市场变化和对社会影响达到了一定程度时,政府部门才能开始启动相关的调控程序。这些影响必须有量化的指标,而不能跟着感觉走。

  其次,需要建立调控的征询机制。也就是说,政府部门出台的调控措施,不能仅仅由某个部门或者某些官员决定,而应当经过一定的征询过程,或者委托研究机构调研,或者向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咨询,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征询机制,才能消除政府调控措施的随意性,保证其科学性。

  第三,需要建立调控的制约机制。调控的制约机制就是政府的调控措施必须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政府部门必须根据其被赋予的权限制定调控措施,而不能越权。此外,调控措施的时间也必须受到限制,调控措施只能是一项临时性的政策,在市场恢复正常之后,相应的调控措施就应当自动失效。

  总之,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政府的职责,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顺利完成市场调控的任务,就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和加深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