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节目同质化的二元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09:24 深圳商报

    作者:张敬伟

  “场论”就电视节目同质化掀起的讨论给予人们近距离思考电视这个大众文化载体的机会,这是一件好事。但须注意的是,从电视节目的普遍属性而言,要维系长久的收视率,必须要常变常新,因为观众的欣赏趣味在变,在升华,所以电视节目通过创新来满足观众的喜新厌旧是必然的。就此逻辑关系看,越是好看的节目,就应该是充满新意的。但这也只是从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出发得出的结论。就电视节目的大众信息传播功能看,太多的创新反而适得其反,相对固定的同质化反而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综上,窃以为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的解读应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二元辨证地审视才合理。

  就娱乐节目而言,同质化模仿本身就是基于受众求新的需求而作出的创新之举。如“超女”在三湘大地甫一亮相,就急剧吸引了全中国观众的眼球。何也?新奇所致也。纵然该档节目模仿自“美国偶像”,但对中国观众而言,起初并不晓得也从未看过“美国偶像”,因而“超女”在中国观众眼里就是绝对创新的。所以,“超女”的模仿性创新就像80年代国内歌手模仿翻唱港台流行歌曲一样具有奠基作用。不过,后来的选秀节目如果一味效颦“超女”,那就是拾人牙惠的东施了。

  从本栏参与讨论的数篇文章看,电视节目同质化的范畴也大都集聚于娱乐选秀节目上。所以,就前而论笔者以为除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超女”的“好看”值得肯定外,其他选秀类节目的“好看”在内涵和质量上是要大打折扣的。因为“超女”的同质化属于中美优化的“杂交”,其他选秀类节目则是“超女”的同质化繁衍——无论从社会学意义还是从生物学意义而言,杂交二代的品质就已经严重退化,何况第三、四……N代呢?当然,笔者并不觉得中国的选秀节目自“超女”之后就“断子绝孙”,后来者唯有挹注自主创新元素,附加迥异于别人血统的

知识产权基因方可,如
东方卫视
的“加油,好男儿”是倾上海电视台旗下所有可资利用的力量全程推广的品牌栏目,形成了节目策划、制作、营销的系统体系,虽然在“形”上维持了选秀类节目的影子,但在“神”上却是“自主”的。这样的节目就是不好看也让人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节目的大众传播功能,如新闻类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同质化反而是个趋势。从形式上言,世界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如CNN、BBC包括CCTV1、4、9等都采取主持人直播、甚至后背景的电视墙、制作人员的身影走动等都大体雷同。从内容上讲,讲求实效、现场感和独家新闻也都成为新闻类节目的共同追求。如果此类节目刻意追求另类自我,如“裸播新闻”就落入了有碍风化的色情陷阱,是商业性新闻机构迎合人们低级趣味的“新闻变异”,这样的“好看”要比娱乐选秀节目的低俗还要等而下之,这样的“创新”和严肃新闻的同质化自然不在一个档次。

  所以,评价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绝非概而论之的价值判断,而应辩证地将其区隔为大众娱乐和大众传播两个关节点去具体分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