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烁:布莱尔为何能在中国轻松赚大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11:37 新京报

  作者:白烁

  这两天,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中国东莞市活动2个多小时、赚取33万美元的故事,是各媒体的热点话题。如果查看一下西方媒体,几乎看不到相关报道。能够读到的有关布莱尔的新闻,也多是讲讲他出版的自传中披露了什么秘密,或者出任中东特使后的无所作为,再就是讲讲布莱尔夫妇炒房产活动中能让人发笑的琐事。显然,他在西方媒体已不算聚焦对象,换句话说就是“过期人物”了。

  布莱尔在东西方不同的待遇,显然有“距离产生美”的效应。中国媒体都曾报道过这位年轻首相的头发从黑变灰白的全过程,人们知道他是如何在英国政坛上一次次魔术师般地化险为夷。近距离接触的西方人在布莱尔下台后“移情别恋”,而远距离的东方人则对他仍有神秘感。毕竟,他曾是一位全球知名的政治家。

  不过,布莱尔在东莞“淘金”能成中国的热点新闻而在西方媒体找不到痕迹的现象,更深刻地反映出东西文化的差别。在西方社会,政要下台后便是普通公民,他的政策随即被后来者改写、翻新,媒体因他们不再掌握公共权力而缺乏报道热情,即便这些政要不甘寂寞露脸,媒体也无多少兴趣。布莱尔在中国的演讲价码是北美的两倍,媒体报道形成“中国火热”和“北美冷清”的差距,原因在此。

  很多西方名人,都是靠这种“缭绕余音”在中国赚钱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梅杰,都凭其曾有的名声在中国轻松赚钱;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创意产业之父”霍金斯,也是凭着往日辉煌一次次被邀请登上中国的讲堂。在中国人心目中,名声是不朽的,值钱的,因此这些在西方的“过期人物”,在中国是“长期人物”。

  西方人并不否认个人成就和历史上的贡献,但“名声”是不值钱的,“名”和“利”不是同步的。就说布莱尔,他成名时的收入少于成名后,因为首相不可能获得法律规定的收入。即便成名下台后,他还得通过写书、演讲来赚钱。所以西方的名人,包括政治家、科学家和影视明星,皆需要不断努力,要以新的作为来赚钱,不可能躺在声誉簿上收钱。

  中国人对“名”的崇拜程度比西方人要强,无论是开学术研讨会,还是举行什么大型活动,都首先看“有什么名人来”,媒体追逐的也是名人而非其观点和新的贡献。这正好成为商家可资利用的东西,布莱尔是名人,请他来演讲比他讲什么更重要,

房地产商花大价钱做广告,让东莞市顶级
别墅
楼盘“锦绣山河”一同随布莱尔到访而扬名。媒体也一样,报道布莱尔到访比报道他《从伟大到卓越》的演讲内容要积极得多。

  布莱尔、地产商、媒体都玩了一场虚名,布莱尔讲了什么,听者有何收获,大家不知道,只知道他2个多小时赚了33万美元。在北美,邀请布莱尔演讲的公司是收门票赚钱的,出场费从门票中抽取;在中国,听演讲是免费的,因为能听名人布莱尔演讲是一种荣耀,究竟能听到什么新鲜见解并不重要。

  □白烁(广东 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