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CPI继续上涨还是已近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08:29 东方网 (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11月份CPI上涨6.9%,涨幅较10月份再增0.4个百分点。此外,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测今年全年的CPI涨幅在4.7%左右,对比1-11月的累计涨幅,这几乎是在向社会暗示,12月份CPI涨幅很有可能再创新高。拿统计数字作直观对比,“结构性通涨”演变为“明显通胀”的压力仍在增大。

  针对11月份的CPI数据,姚景源依然坚持当下物价仍呈“结构性通涨”的判断。然而,姚景源的判断未能得到社会舆论较普遍的认同,这从各大新闻或门户网站海量的质疑跟帖中可见一斑。

  其实,社会舆论对姚所阐述理由是否客观、本真,是否想有意掩遮什么的质疑并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人们希望通过“阅读姚景源”,从中判断出11月份CPI是否已接近上涨的尾声甚至拐点已经呈现?或者,12月份直至明年的CPI还将持续攀升?

  就CPI涨幅已近拐点还是继续攀升,官方虽不便肯定作答,但梳理和分析近期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信息和政策举措,早报评论员以为,CPI涨幅可能已逼近拐点,考虑到岁末年初历来是消费旺季,购买力拉动需求刚性十足,这个人们普遍期待的拐点,在春节后出现并非不可能:

  一,11月份仅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5.94个百分点,如果扣除“食品因素”,其余纳入CPI统计口径的7大类商品或服务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只有不到1个百分点。而在6月份,同一数值是2.3个百分点。另外,该数值自6月份后一直呈逐步下降态势,它所隐含的信息是,在剔除食品类及以石油为原料的少部分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工业品的价格处于微降、持平或微涨状态。这至少说明,国内市场供需结构总体仍呈平衡态,这不但为“结构性通胀”说提供了支持,也意味着防止“明显通胀”只需“重点防御”而不必“四面出击”。

  二,眼下国内“结构性通胀”与国际“结构性通胀”密切相关。换言之,通胀在当前属全球普遍现象。相对于全球其他新兴经济体去年平均通胀率为5.1%,今年预计为5.9%至6%,国内今年CPI涨幅仍处于可承受状态。

  三,央行与

银监会致力于“双控”信贷的效果进一步显现,1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降至874亿元,为今年以来月度最低值。考虑到本月央行再次上调存款
准备金
率1个百分点,遏制流动性过剩为经济降温的效果还当放大。“热”与“胀”彼此交织,“热”有所降低,“胀”就会易控许多。

  四,一产、二产、三产比例有所改善,GDP总量中三产比例提高2.5个百分点。外贸、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提高3.8个百分点。以上两组数据反映出多年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症状有所缓解,为明年防“胀”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条件。

  五,秋粮丰收开始入库,外加前期肉蛋禽扶持政策的“滞后效应”开始进入释放期,带动供给增加多少可与食品生产成本的上涨形成一定程度的“对冲”,对粮肉蛋禽的进一步涨价有所抑制。

  六,姚为支持其“结构性通胀”之判断,特意拿1992年至1996年间国内CPI涨幅远高于今年作为理由之一。其实,这种对比是否成立另说,但姚的涨幅对比倒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视角:即前后十几年间国家财力的对比,以1996年为例,中央财政7051亿元,今年比去年的新增量就可超过7000亿元,全年中央财政超过50000亿元已无悬念。这个对比很重要,防“热”尤其是防“胀”,足额的财力支撑不可或缺,如是,难怪姚坚持“结构性通胀”之判断,显得底气很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