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政协委员没有说废话的权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10:18 中国网

  作者:王龙

  人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悟:有些事情可说但不可做,有的事情可做却不可说。通俗点解释,类似在特定的环境下说些少盐没醋的荤段子无伤大雅,但不能付诸实践;而有的事情可以见怪不怪或者视而不见,则不能说破“皇帝没穿新衣”,反之必将惹祸。这虽然不符合 “君子言行一致”的古训,却与《荀子 性恶》的哲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且说在河北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石家庄市科技局副局长、省政协委员陈玉建议为石家庄改名。理由是随着省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石家庄市”与今天的社会发展、省会地位和人民需要已不相称,需要改成一个更加响亮、能承载省会文明和人文素养且耐人寻味的名字。从1月25日《燕赵都市报》报道后的第一时间,网上便是一片哗然,这个建议顿时成了舆论群殴的对象。

  我十分理解网民的心理感受。因为谁都明白,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没有达到理想值,归因于地名的称谓实在没有道理。放眼世界,莫斯科(沼泽之地)、吉隆坡(混浊的河口)、斯德哥尔摩(木桩之岛)等著名城市,名称的含义并不比石家庄光鲜,而它们却是所属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使纽伦堡、长崎那些和石家庄一样用城堡或村庄命名的城市,在二战后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却能够在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这就说明,一个地方的兴衰强弱,关键是管理机制能不能调动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积极性。

  众所周知,名称仅仅是个符号,和“人文素养”、“文化交流”没有多少因果关系,即使把石家庄市改为西柏坡市、冀都市或北宁市,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也不会因此而改变。所以,陈玉委员的建议遭到网民“痛扁”似乎不值得同情,尤其身为科技部门管理者,这样的提案实在缺乏科学含量。虽然石家庄这个名称多了些土腥气,与现代化大都市的情形不匹配,那么把“庄”改“都”后就匹配了?西柏坡是中国革命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最后一个“红色圣地”,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更多的是一段历史的凝结和一种精神的昭示,这种精神属于石家庄,也属于河北省,更属于全中国,与是不是城市无关。从普通意义上说,“庄”与“坡”没有多少区别,难道把“庄”改为“坡”就可以跻身大都市之列了吗?

  人们之所以不认同陈玉的说法,不仅是他的逻辑不够严谨,更主要是因为城市改名与所谓的“人民需要”八竿子打不着。以本人对石家庄“人民”的了解,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减轻生活重负。要知道,一个处于二线的省会城市,在过去的一年中房价涨幅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中排名第五,仅次于北海、深圳、南京、北京。加上日益突出的看病难、上学贵和物价飞涨,平均工资却低于全国同类城市。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必须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需要”,那也是需要政协委员能够为民进言,为政府献策,上下同心协力首先解决民生问题,而不是需要他们去庄严的会堂上说废话、逗人开心。

  如果限于此,这个话题还不算沉重。问题是许多人看到这样的现象,不禁开始浮想联翩。只要到网上看看相关评论就明白,人们对某些代表民意的人和参政议政者,假借“人民”的名义招摇的行为早已深恶痛绝。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为民生呼号,也不能拿出真正有建设性的议案和提案,用“尸位素餐”来形容这些人一点也不过分。其实,他们不缺高智商和高学历,真正缺少的是社会责任感和建言者的良知。这种问政方式除了以文字游戏应付上级,再就是哗众取宠欺骗下级。如安徽省原政协副主席王昭耀、河南镇平县原政协副主席吴天喜,表面上是为民请命的“言官”,私下里却是地地道道的流氓恶霸。让这样的人去参政议政,治下的那片天地能繁荣发达就是活见鬼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