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南:请问现在流动性还过剩吗(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09:06 东方早报
1997年东南亚发生了什么 国内外大部分专家学者似乎总喜欢把今天的中国内地经济体和当年的日本比,高喊“避免日本教训”云云,笔者不这样看,无论定量还是定性,今天的金融危机源头美国才像足日本,而中国香港和内地更像的是当时的“小龙辈”的经济体。 1990年到1995年,泰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1%,国内储蓄高达GDP的35%左右;1997年的中国香港经济数据就像今天的“金砖四国”般亮丽,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韩国的经济结构似乎更是像足了以“央企”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内地,经济增长连续高于7%,外贸顺差大,外汇储备多,流动性过剩。可是,日本一发烧,这些经济体立刻咳嗽,而咳嗽声也立刻招来了索罗斯们的关注。 泰国的应对策略是很像中国的“对冲”,为了不让泰铢升值,泰央行不断买入美元、日元,然后放出基础货币,再通过加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对冲流动性,其结果是短期内汇率守住了,但也拉高了银行间的拆借利率,让更多热钱打破头般涌进来。当1996年泰央行再也没有余钱这么“烧”时,危机终于总爆发,于是一夜间宣布泰铢自由兑换,立刻贬值15%,此时耗尽了所有流动性的泰国央行再也无力干预市场。这种惨状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引刀自宫,由牛变熊! 当然,一个主权基金就有2000亿美元之巨的中国内地经济体实力远非当年高负债低外汇储备的泰国可比,但是历史教训表明,并非钱多就可以抵御国际性的流动性紧缩的。 中国香港就是典型,当泰国和马来西亚已经凄风惨雨时,香港恒生指数还创出了新高。然而,国际炒家大量做空港币,并抛空数十个恒生指数权重股,令香港金融业陷入苦战。为了抵御炒家,不得不大量融资救市,于是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在1997年10月23日一夜之间从9%上升到280%,尽管这样,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依然一路剧跌,本来充裕的流动性几乎不见影踪。到1998年夏天,香港资本市场市值跌去一半,失业率翻倍,GDP下跌5%。香港的幸运是背靠内地,特区政府借内地之助高调宣布买入恒生指数的33只成分股“拉指数”,终于守住了恒生指数,不过房地产市场就此崩盘。 当年的中国香港有内地央行救,今天的内地流动性若突然衰竭,有谁愿救?有谁能救? 流动性,来得快去得急 今天,大量的内地学者和记者在写文章时都爱以“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下……”开篇,殊不知这正是一种危险的“语境依赖”。即使以严密数据模型立论者也无非以M2增长、央行发行大量商业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等静态理由来论证金融体系内流动性过剩,且随时可以大量释放,似乎流动性不大抽特抽就危机四伏。而笔者想强调的是,在全球金融体系呈融合之势,中国虽有外汇管制的防火墙,但也难以堵住热钱的进出,因此这种武断判定流动性过剩的想法极有刻舟求剑嫌疑:一旦股市房市信心被调控到低点,人民币升值到拐点掉头向下,国际炒家伺机抽资并做空上述各项资产,央行该怎么办?那些票据到时候还这么容易释放吗?被深度套牢的主权基金能及时斩仓自救吗? 1月24日的早报《自由谈》刊登了索罗斯的宏论《六十年来最大金融风暴》,正是这种“流动性雪崩”的立论写照:“致命的一击来自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银行间借贷,银行因无法相信其合作伙伴而被迫惜贷,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索罗斯说的是美国,但谁知道他的对冲基金会去重击这个资金链条的哪个环节呢?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