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融入世界绝不等于接受强权意识形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16:54 环球网

  融入世界绝不等于接受别人的强权意识形态

  对外关系领域的思想解放似乎更加紧迫。在中国大国地位急剧攀升的历史时刻,对外关系的领域受西化的语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尤其突出,一个负面后果就是主流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入侵。这种理论的核心是强权为公理,实力是硬道理。弱者被打无奈,打人反而有理。按照五四以来流行的西化历史哲学的结论,中国到"现代"之前一直在"沉睡",长期落后于西方文明,落后就要挨打是势所必然。如果我们以此推论,必然得出国家的"崛起等于威胁",于是陷入种种"中国威胁论"的历史观而不能自拔。

  如果我们彻底跳出五四传统的历史哲学,放弃"现代化"的西式语境,就会发现,今日中国对外关系的大环境同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大势并无实质的区别,也就是说,中国面临的无非是两大国际问题:首先,由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十分显要,对外贸易的顺差和硬通货的积累均居全球之首,因此出现外交摩擦和冲突的可能性存在。其二,能否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准入"还是"不准入"的标准。其实,早在康熙时期就发生过所谓的"中国礼仪之争",这场争论的意识形态基础是西方文化比中国本土文化优越,于是中国儒家的礼仪是否符合基督教义,就成为中国人是否有资格"进入"基督教主流文化的先决条件。在中国重新"融入"世界体系的今天,这场"礼仪"之争仍然在继续进行。所幸的是,中国不再是孤军奋战。传统西方的欧洲也开始与美国发生"礼仪"之争,对国内治理推出社会民主主义的"人性化市场经济"原则,对国际事务的管理则提出多边主义和多极主义的要求。中国对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诉求正是这场全球性的"礼仪"之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对外关系既重礼仪(或称软实力),也重合和。融入世界绝不等于接受别人的强权意识形态,相反,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软实力的基础。

  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同国际社会的正面交流是取得国际信任的最有效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迅速上升的历史时刻,缺乏向世界解释自己的能力是造成与他国相互误解的巨大隐患。以欧洲为例,近年来中国商品遍地皆是,中国文化急剧升温,但新"黄祸论"的幽灵也开始在欧洲上空回荡。从根本上讲,欧洲人并不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威胁,但他们抱怨中国人没有向世界传播明确的信息,展示其对全球发展方向的看法,这必然加剧欧洲人对未来世界不确定性的焦虑。比如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传统本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创哲学,但是中国人现在被欧洲人普遍看作是只要经济发展,只向地球索取,不顾地球生命。诚然,中国在环保上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但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公开宣扬"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日益焦虑不安的欧洲人将是很大的心理安慰。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必要让世界了解自己。笔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过客座教授,新加坡虽是一个小国,也不是西方民主制,但它解释自己的能力确实让人称奇。前总理李光耀在国际媒体上纵横捭阖,在中西文化之间游刃有余,既谈经论道,也直言优劣。虽然未必能够说服所有的西方人,但新加坡模式同不少其他模式相比的优点已经深入人心,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总而言之,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同国际社会的正面交流是取得国际信任的最有效的方法。比如说,对"中国威胁论"置之不理,用"冷战思维"一言以蔽之终究不是战略思维的优秀表现,更不能产生积极的国际影响。▲ (作者是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日内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本文刊登于2008年2月4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