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强:西方谍战“基地”的困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10:50 《环球》杂志

  傅小强

  早在10年前,“基地”组织就已经宣布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开战。6年前,“9·11”事件爆发,随后西方军事打击不断,本·拉丹被迫躲进深山,阿富汗也实现了政权更替。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美欧等西方国家的情报部门发现,他们与“基地”组织之间的间谍战,远远没有他们在冷战时对付克里姆林宫那样得心应手,他们根本就没能向恐怖组织内部进行有价值的间谍渗透,更不用打入说“基地”组织的核心了。

  金钱收买收效式微

  冷战时期,西方积累了丰富的间谍战经验,其中重点的经验之一就是现金收买。那时,中央情报局经常能够成功招募克格勃“鼹鼠”游说苏联官员叛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成功地用成箱成箱的现金收买阿富汗军阀打击苏军,并在“9·11”发生后与塔利班作战。“9·11”事件后,美国宣布将对提供情报能够逮捕或杀死“基地”组织领袖的人提供巨额赏金,一号人物本·拉丹和二号人物扎瓦希里标价高达2500万美元。

  利用这种办法,中情局在伊拉克有一些收获:2006年,他们根据一名线人提供的情报炸死“基地”组织领导人扎卡维;联邦调查局FBI和欧洲执法部门以重金招募到一些线人,并利用这些线人破获了迈阿密、纽约、伦敦和哥本哈根的恐怖小组。

  中情局一度以为凭借金钱的优势,用这种老办法摧毁“基地”组织指日可待。但现实却表明,金钱收买对宗教激进分子收效甚微。

  金钱这一诱惑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近乎无用。“基地”组织不断加强内部防范,越来越倾向于强调用个人和部落忠诚这两个指标来决定这些人是否能接近“基地”组织领导人。“基地”组织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中央领导层并未受影响,并且还进一步加强了对西方的防范。自从“9·11”事件策划者哈利德2003年3月在拉瓦尔品第被逮捕后,人们就再也没有听到发放赏金的消息。

  美欧情报部门已认识到,金钱和其他传统诱惑根本不能劝说激进分子背叛他们的“宗教事业”。这些办法可能对“基地”组织外围的武器提供者、毒品走私犯和敌对的极端分子有效,但却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近“基地”组织指挥链条的前端。

  某欧洲国家一位情报官员在反省时说,“我们还在坚持冷战时期的办法,然而现在的敌人远比苏联人难对付。他们是真正有宗教信仰的人,靠其信仰而活,并不期望过奢侈的生活”。

  间谍渗透难度大

  在冷战末期,西方国家的情报部门可能没有想到,这股曾在冷战时期多次被他们“利用”的势力,会在十多年后成为西方的对手。而最令西方情报人员头疼的是,他们发现,利用间谍方式渗透到“基地”组织内部,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美欧等西方国家情报部门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有纪律的恐怖组织,“基地”组织十分清楚,他们已经成为西方情报部门渗透的目标,因而采取了复杂的防范办法。

  现在,“基地”新招募的人员训练一般在其他激进组织的训练营进行,例如塔利班营地。新招募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背景审查,一般都要有同情“基地”组织人员的推荐信,加入组织后都有特定任务,很难有机会与“基地”高层人员接触。据称,部落和家庭联系非常重要,其他加入成员则可能受到怀疑。几年来,“基地”组织已不再招募阿富汗人,因为他们认为阿富汗恐怖组织已经遭到该国情报部门渗透。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