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强:西方谍战“基地”的困惑(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10:50 《环球》杂志

  其次,欧美等西方情报机构在对“基地”组织进行间谍战时,重科技轻人力,想要重新调整难度很大。“基地”组织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核心部门密不透风,很难对其进行渗透,一个原因就是中情局和FBI缺乏能说阿拉伯语并且能够控制或招募线人的官员。他们没有优先发展人力资源,而是将希望寄托在间谍卫星和其他高科技装备上。但如果没有人员配合,这些装备是不可能接近恐怖分子头目的。

  第三,阿拉伯国家和巴基斯坦等国的情报机构忙于应付国内事务和其他威胁,对美国中情局和FBI的帮助也不大。

  中情局官员迈克·休伊退休前,曾于1992年至2004年负责中情局本·拉丹工作小组。他说:“中情局曾肩并肩地与埃及和约旦人合作,他们差不多已是最出色的阿拉伯情报部门了,但他们却未能招募到一个能够提供有关‘基地’情报的人员。”

  此外,西方国家内部缺乏协调沟通,他们的一些做法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地”组织进行间谍渗透的难度。

  2008年1月,西班牙警方逮捕了14名准备对欧洲城市地铁系统进行恐怖袭击的嫌犯,调查官在法庭上公开宣称,西班牙警方之所以能查获此案,是因为一名为法国情报部门工作的巴基斯坦线人提供了情报,这就直接暴露了那名巴基斯坦线人的身份。对此,法国官员十分震怒,被迫撤回巴基斯坦线人,好不容易渗透进巴基斯坦境内恐怖训练营的努力就此前功尽弃。

  西班牙当局对此表示遗憾,但却表示他们别无选择,因为他们未能在嫌犯住处发现炸弹或其他证据,定罪主要靠巴基斯坦线人提供的证词。

  另外,西方情报部门也很难对“基地”组织实行“以黑制黑”的办法。美国和欧洲国家对招募有劣迹的线人都有严格限制。例如,中央情报局在1995年明确规定,招募有严重刑事犯罪和滥用人权记录的线人,都要经过特别批准。而且,与这种人合作搞不好会引火烧身。

  2008年2月,比利时情报部门雇佣的线人在摩洛哥被捕,并被查出曾于受雇期间在欧洲制造多起谋杀和抢劫案,此案已成为一大丑闻。

  西方情报机构不死心

  不过,西方情报部门对打入“基地”组织还未死心,他们仍然相信能够向“基地”组织安插人员。的确,“基地”网络也有其弱点,该组织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这样间谍就有打入的可能。

  2008年3月6日,“基地”组织一名“指挥官”穆斯塔法·阿布·亚兹德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段录音广告,称要招募人员在阿富汗与北约和美军作战,特别需要工程师和医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名出生于摩洛哥、为法国情报部门工作的线人曾渗透进阿富汗的两个恐怖训练营,并与“基地”组织的几个高层人员建立了私人关系。后来,他匿名奥马尔·纳斯里写了一本名为《圣战内幕》的书,将他打入“基地”组织的经历都写了出来,并于2006年出版。欧洲情报官员承认他曾为情报部门工作,但却拒绝提供细节。

  该书作者透露,线人在南亚打入“基地”组织虽然十分困难,但却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过去经历的每一时刻都是挑战,你必须显示出对圣战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只要这样做了,就能迟早赢得他们的信任。”

  正是有些成功的案例,让西方情报部门不愿放弃。可以预料,只要反恐战争一天不结束,西方对“基地”组织策划的间谍战不管难度有多大,都会想方设法进行下去。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