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安:大规模向灾区派心理救助队正当其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07:59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周庆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汶川地震过去13天了,死难同胞人数已经超过5万人。这个数字不是简单的悲痛所可以形容的。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之所以把这场地震称之为“国殇”,恐怕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地震的伤亡人数是空前的。

  因此,此次大规模向灾区派遣心理救助的队伍正当其时。灾区的民众,面对死亡、恐惧,甚至是家破人亡的伤痛。肉体的恢复可能很快,但是心灵的阴影很难去除。他们首先需要得到切实有效的心理救助。但是除此之外,整个民族都需要心理救助。

  心理救助应该是多方面的。对于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指战员,他们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的惨痛画面。他们超负荷的工作,透支了巨大的体力和情感,还部分承担着抚慰灾区同胞的责任。据报道有许多战士也常常被惨状感染,痛哭失声。尽管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支柱,是最坚强的人,但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辅导。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灾后通例。

  对于那些在一线拼命工作的新闻人,他们直面灾情,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报道压力。所以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一种情绪上的波动。比如有些人会在回到工作岗位后情绪低落,孤独无力,甚至有麻木感和恐惧感。比如一位记者在采访完烟台大舜号海难后向报社提出要求:“短时间内请不要再派我去采访灾难,我无法再面对死亡。”他们也是需要心理救助的群体。

  对于那些有亲人、朋友在灾区,甚至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的普通民众,对于在外地生活和工作的四川同胞,他们经历了将近10天的紧张、挂念,或者是悲伤的情绪。他们中间有许多人为此茶饭不思。这种紧张、焦虑会在较长的时间中伴随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成为他们的一个噩梦。他们也是我们的心理救助工作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

  而更多的是普通中国人。他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最大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认同,他们同样在灾后度过了艰难的时间。我们既有悲怆的哭泣,也有可能出现不良的情绪发泄,更何况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本来承担了各种压力。全民性的心理救助,目的是让整个中国在灾后把人性的光辉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从悲伤走向坚强。

  灾难的相关报道还在继续,通过媒体、舆论、心理工作者,甚至是亲人、朋友相互之间进行大规模的心理辅导和压力释放,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对于不同的对象,也要有不同的调节方式。之所以有心理学者提出来,让未成年人在家长的指导下适量收看有关地震灾难的报道,就是要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灾难让我们更加团结,从灾难发生到今天的悲情时空里,体现出了空前的民族认同。死者安息,生者好好活着,就是要在身体和心灵上好好活下去,足以勇敢和理性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