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印尼为低油价政策付出惨痛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11:19 第一财经日报

  印尼最近一次提高油价是在2005年,其后的油价上涨导致燃油补贴数额节节上升。2007年印尼燃油补贴超过93亿美元;由于油价高涨,政府已经将预期油价从编制2008年预算时确定的60美元/桶提高到95美元/桶,其结果是推动油气补贴从126.8万亿印尼盾(约合137.7亿美元,相当于政府年度财政开支的13%)提高到超过200亿美元;由于国际市场油价远远高于印尼政府调整后的预期价格,预计油气补贴数额还将进一步上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油气补贴过高,印尼财政赤字占GDP比例本来预计为1.7%,后来官方称可能上升到2.1%,到5月份看来要达2.8%了。本来就并不强健的印尼财政在油气补贴的重压下,与财政危机愈行愈近。

  在国际收支方面,由于机动车等消费的是汽油、柴油等成品油,而印尼炼油总生产能力虽然达到了105万桶/天,但仍然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增长,以至于从2000年开始其成为了石油产品净进口国,甚至是亚洲最大的汽油、柴油净进口国,这对于印尼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可想而知。总的看来,印尼经常项目收支盈余占GDP比例明显与油价、油气补贴占GDP比例反向运动:

  2003年,印尼油气补贴占GDP比例约0.8%,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例为3.5%;2004年,印尼油气补贴占GDP比例约3.0%,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例急剧下降到约0.6%;2005年,印尼油气补贴占GDP比例约3.4%,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例进一步下降到约0.3%;2006年,由于上一年平均提高油价126%,印尼油气补贴占GDP比例下降至约1.9%,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例大幅度上升至约2.6%;2007年,国际市场上的油价大幅度上涨,印尼油气补贴占GDP比例约1.4%,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例下降到1.0%;2008年,预计印尼油气补贴占GDP比例约2.8%,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例预计进一步下降到0.75%。

  正如保罗·克鲁格曼首创的第一代投机攻击模型(又称规范模型)所指出的那样,在开放经济、资本流动性日益增强的环境里,财政危机与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正是在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重压之下,近两年印尼卢比汇率一泻千里,兑美元汇率跌幅高达两位数,印尼中央银行为此频繁干预外汇市场,也导致其外汇储备锐减。

  给中国的警示

  印尼的遭遇未必不会发生在中国。由于维持成品油低价政策,从2007年6月前后开始,中国市场成品油价格已经低于进口原油价格,且这种价格倒挂缺口还在日益扩大。也正是在低价成品油、低廉停车费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9777589辆,比2006年增加14548595辆,增长10.02%;其中,汽车56967765辆,比2006年增加7119958辆,增长14.28%,摩托车87096613辆,比2006年增加5782898辆,增长7.11%。在全国机动车中,私家车已占绝对多数,且增长较快。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63亿辆,比2007年底增长1.85%。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23亿辆,比2007年底增长5.08%,增速明显快于机动车保有总量增幅。

  主要是在私家车增长的推动下,中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在经历着机动车队伍的“大扩军”,仅北京一个城市机动车日净增量便多达1000辆,杭州机动车日净增400辆。成千上万辆私家车使得北京成为当地居民口里的“天天首堵”,使得全中国“神州无处不堵车”,堵车造成的时间和经济损失堪称天文数字,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更不可忽视。既然如此,我们有必要继续维持这样的政策吗?严峻的现实已经逼迫印尼政府采取措施奋力保卫“预算安全”,包括把预算中的赤字比例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提高至2.5%,同时通过提高燃油价格20%~30%来压低全国燃油消费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作为呢?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