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法令让陆资入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09:47 南风窗

  过去执政的民进党一直无心也无能解决台湾的经济问题,原因是专注于意识形态斗争,而没有做经济的基础建设。当前台湾的一个主要经济问题在于岛内需求不振。民进党执政以来,政府实质投资连续8年负增长,造成台湾的建设严重落后。但是目前财政赤字严重的台湾政府,要找到钱,挹注经济活水,必须有正确的认知,而且还有若干工作要做。

  扩大内需,建设台湾,起因于马英九在竞选期间的 Long Stay(下乡民宿的系列活动),县市长都向马英九抱怨地方财政窘困:“有建设计划,没有钱建设。”“国安会议”与“刘内阁”中主要负责扩大内需方案的“政务委员”朱云鹏、蔡勋雄与“经建会”主委陈添枝与“工程会”主委范良锈汇整各方数据后发现,每年约3500亿元台币到4000亿元台币的公共工程并非不够,事实上,汇整各地公共建设总计划,还远大于4000亿元台币,超过4500亿元台币。有计划却没钱,地方苦哈哈,所以有人问萧万长爱台12项建设钱从哪里来,他说BOT(建设—经营—转让)。但即使靠BOT引进外国资金也需要完整的计划方案,因为外资也需要相当的投资报酬率。过去台湾高铁就是争议最大的BOT案,如果素有洁癖的马政府不事前做好规划,要不就流于只有计划没有人理睬,要不就流于图利外商的骂名,说不定还会使官员吃上官司。

  而台湾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中,攸关两岸经贸、投资及金融往来之规定,有必要加速推动松绑。此条例订于1992年,经贸及金融投资等规定,仍然十分保守严苛。面临时空背景之极大变化,重要条文只有迅速修正,才能避免阻碍两岸交流及经济发展。6月26日金融政策的松动已启动良好的开端。唯有更积极及更开放之两岸投资及金融政策,资金往来才能透明,台湾企业的生存危机才能获得解决,大陆台商投资盈余所得才能回流,岛内经济景气才能快速复苏。

  台湾“经济部”亦于1997年公告《对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原则》,凡属禁止类之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建设等四类,过去均采一律禁止之审查原则,也应研议改申报审查。

  两岸已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放陆资来台投资已难避免。目前台湾“行政院”规划参考WTO服务贸易之规范,适度开放大陆企业来台直接投资服务业。

  最近台湾“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曾主张开放陆资来台投资房地产。目前行政院拟修改《土地法》,允许外资直接投资台湾房地产及不动产业。至于陆资开放投资房地产似乎亦可比照外资办理。因此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六十九条有关大陆地区人民不得在台湾置产及租屋之规定必须修正。

  有关人民币台币兑换的问题,未来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立即就要面对。放宽人民币在台湾的流通限制,是配合大陆服务业来台投资及大陆人民来台观光之需要。6月26日发布的台湾新规,宣布6月30日起台湾将开始受理岛内金融机构及外币收兑处申办人民币兑换业务,任何自然人都可以兑换人民币,每人每次不得超过人民币2万元。

  马萧竞选政策中,台湾经济新蓝图打造活力经济,就是要把民进党造成的一潭死水重新活起来,让台湾的人民有活路,让企业的经营有活水。产业创新、新兴产业、政策松绑是产业再造的三大主轴,其中观光业、医疗服务业、运筹服务业、农业科技化及企业化、文化创意产业、生技医药产业等等都需要依托大陆庞大的市场。

  未来两岸政府仍需共同协商制定中草药研发合作计划、医疗工程应用与产制中心合作计划和亚太地区多发性疾病临床试验中心合作计划,并推动共同有效率之药物审查机制与流程。还有两岸贸易正常化及特定产业保护机制、两岸投资保障及经贸纠纷调解仲裁、两岸智财权保护及专利认证规范协调、产品标准规格化及标准检测认证规范协调、两岸渔业劳务合作机制等等需要建立;两岸事务性的专业协商、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协商还有待展开。

  在利用台湾科技产业基础及经营大陆市场优势,建构高科技业之“双黄金三角”,以“硅谷—台北—上海”及“东京—台北—上海”的策略性连结。在提升台湾在全球高科技发展的关键角色上,需要两岸连结突破参与区域合作瓶颈,台湾更需要借重大陆参加东盟加三、 东盟十加六等区域经济整合安排,才有可能逐步实现“全台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因此两岸相关部门如何在现有体制下进行有效率又实时的沟通了解, 也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事情。

  ( 作者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博士后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