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明华:社保全流转的瓶颈不是技术而是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07:31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周明华

  9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目前已有初稿,争取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这只是个初稿,还要广泛征求意见,并报请国务院批准。尹蔚民透露,在该部设计的一个方案中,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可能比城镇职工缴费低。(本报20日14版))

  尹部长透露的这一“利好”消息,让我想到几天前,《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研究》课题组牵头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对社会养老保险省级转续实现全国统筹的悲观评价,杨所长说,“现在省级统筹还未正式迈步,这是实现各省之间社保转续的基础所在。要实现全国养老金统筹的终极目标可能需要30年-50年”。他解释的原因是,目前全国各地收入差距太大,实现全国统筹有计算难度。

  笔者曾是一名国企下岗职工。1996年因企业卖给私企,当时我被迫买断工龄,给付我们的“买断费”是每人8000元,之后我一直私人缴存社保。直到2006年,我的养老与医保关系才转至省会城市,但此时,我不得不补交上万元的地区差别的社保金。这个问题虽得以解决,但让人后背流汗的是,我为之奔走竟一不留神折腾了10年时光,其间通过种种渠道反映这个事关基本保障问题的次数,连我自己都无法记清!

  我的社保转续关系尚未出省,都弄了这么久,可以想见,全国逾亿的奔走于他乡的务工者,因为社保关系跨省,他们面临的又是怎样的精神煎熬?我一直不敢相信:泱泱大国,这么简单的全国社保转续问题,竟然能够一拖就是几十年?不是说,如今数据库与信息网络已异常快捷和发达了吗?这个“计算流转”总不能算多“高科技”的难题吧?

  那么,何以会出现这种民生政策的“计算瓶颈”呢?我认为,主因并非技术壁垒,而是社保意识上存在某些“障碍”。试想,如果包括国家发改委的杨所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下属的各级行政官员,一样面临“养老金”不得转续的问题,那么,他们会不会对数亿公民的这一民生难题,更具忧惧意识,从而朝夕牵挂、力促尽早解决呢?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社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