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方:仰望神七共享科学精神的滋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07:23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陈方

  “神七”发射成功集中展示了中国空间探索的技术能力与科研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有勇气来正视国人科学素养水平发展缓慢的现实。一个国家国民的科学素养,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与现代化发展水平。

  “神七是大国的一面窗。”在送别了北京奥运之后,昨晚,中国又为世人打开了一扇展示大国形象的窗子。透过这扇窗,在头顶遥远的星空里,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足迹。这一“太空步”,承载着更震人心魄的象征意义,坚定踩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突破和进步。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神舟系列的每一次发射,国人都把它看作一场全国性的庆典。在"神七“这场庆典中,我们把太多的焦点集中在了“太空漫步”的想象中,把太多的焦点集中到了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这三位英雄宇航员身上,而那些默默为航天飞行提供技术支撑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却鲜有受到这般隆重的礼遇。其实每个人都清楚,航天员要完成飞天任务,固然需要不怕牺牲的胆识和勇气,需要丰富的飞行经验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但是,没有航天科技人员无数次的设计、分析、论证、实验,航天飞行的成功之路就难以保障。所以在这场庆典中,在我们礼赞这三位英雄宇航员的同时,千万别忘了那些可能永远都进不了公众视野的普通航天科技人员,我们同样应该以国家的名义,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在中国人的第一个“太空步”后,民间势必又将掀起一股关于普及航天知识的科普大潮。很多时候,国人是喜欢应景扎堆的,包括在对待神舟系列成功发射的态度上,每一次,国人的兴奋似乎仅仅止步于国家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突破,而对于这些突破所带给国人关于科学精神方面的滋养,以及国人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鲜有人提及与思考。别看民间曾经兴起一波又一波的航天科普潮,那至多是神舟发射成功后激起的涟漪效应而已,没有科学精神在民间的生根发芽,它也持续不了多久。以这样的思维价值去考量为什么国人喜欢追捧宇航员而少有人去礼赞普通的航天科技人员,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止如此,这么多年来,我们追捧过明星,追捧过官员,唯有科学家的身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当然,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总是社会生活的腼腆者,他们不喜欢公众的热情掌声和捧场声(普朗克语)。提到科学领域的专家,我们只能想到钱学森、袁隆平等几个符号性人物,即便关注曾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但往往关注“黄昏恋”之类的花边新闻,而不太关心他现在还有什么科学见解,他对提升中华民族的科学精神有什么独到的看法。

  “神七”发射成功集中展示了中国空间探索的技术能力与科研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有足够的勇气来正视国人科学素养水平发展缓慢的现实。一个国家国民的科学素养,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与现代化发展水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公众科学素养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指标加以监测,并把它作为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待“神七”,对待中国人的“太空步”,我们抬头仰望,但内心更要享受科学精神带给我们的滋养。“神七”冲天,国人在沐浴“太空步”带来的国家荣誉后,更应该将“探索科学未知”这一崇高而伟大的目标分解在日常生活中,而不再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与喧嚣。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神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