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威伯:出舱那一幕多像母体分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9日08:25  新京报

  作者:威伯

  9月27日16点35分,在东太平洋上的太空中,通过神七远望镜,人们看见了漫天的星斗。“灿而星斗”,此时看见,才名实相符。宇航员、太空与地球的景色令人震撼,也令人心旷神怡、无限遐想。

  看到中国宇航员出舱的整个过程,我被深深感动了。人类想在太空中获得哪怕一点点的自由,是多么艰难。这是无垠的空间,从理论上讲,它能给人类提供无限的自由与无限的可能,但人类的科学意志与科学技术能力有多强,获得的太空自由才会有多大。

  看到宇航员翟志刚花十几个小时穿好太空服,在接受启动太空舱门命令后,他的动作充满艰难,像我们在梦境中难以启动一扇厚厚的铁门。由于没有地球上才有的地心引力作为用力点,漂浮着的翟志刚费好大劲才开启了舱门。

  这个场景多像我们每一个人在母腹中啊!母亲十月怀胎后,胎儿需要通过生命之门,用自己的头冲开通往人生的通道,而这时脐带还与母体紧密相连,还享受着母体赐予的生命原动力。在翟志刚身上,也维系着一条条生命的脐带。我们听到了翟志刚的喘气声,甚至能感受到他的心跳。他仍然顽强地尝试,地面指挥台不断提供技术支持与指令,终于,透过宇航舱门,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外层空间,看到了太空,也看到了我们生活着的蓝色地球。这是怎样神奇而神秘的一瞬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因此经历了一次太空中的重生。

  我透过窗口远望东方天空上的浮云,这片云彩正是我们通过神七摄像镜头,看到的地球上美丽的薄纱。地球的背景上,是灿烂的满天星斗。太阳与地球的晨昏线上,阳光打在地球的边缘,瑰丽而丰富的色彩与光晕,使人感受到老子的那句名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人类对太空的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探险,都是一次审美历程,都是人类对外层空间的一次问询,也是人类对自己内心的一次询问:我们为什么要到遥远的太空探索,我们来自哪里,我们还将去往何方?屈原的天问,只是诗意想象,而今天的天问,则是通过火箭飞船、通过宇航员与仪器,求解心中之谜与太空之谜。它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国家,还代表着全人类,代表着地球上的全体生命。

  科学探索的极致是人文。尽管科学探索过程充满求知的喜悦,求真过程也体现人类的价值追求。在飞船上我们最想回望的,是人类的母体———地球;在飞船上,宇航员最想听到的,是亲人的声音,最想回到的地方,是自己的家园。飞向遥远,是为了更好地回望,站在更远的地方,才能看到自己的地球与地球上的生命原来如此神奇。

  1840年,清王朝被迫打开了国门,百年屈辱史开始书写。1978年,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国门,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2008年,中国人在太空打开了一扇门,开始太空漫步,看到了美轮美奂的太空画卷。太空中最美丽的星球,正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地球。

  28日17时37分,飞船返回舱着陆,英雄回家。此时,我更坚信:我们飞向太空,不仅是为了“回望”地球,更是为了更好地回报地球这伟大母亲的生养滋育。

  □威伯(北京 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神七 出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