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平:方便外媒采访也将惠及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08:08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长平(资深评论员)

  上周五(10月17日)深夜,外交部大楼里举行了特别的记者会。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外国记者相对宽松的采访规定,就在这一天到期,外国记者都非常关心它会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硝烟散去而无影无踪。结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好,这方面的“奥运成果”得以保存,新公布的采访条例中,其“主要原则和精神以长效的法规固定下来”。

  跟1990年版的旧条例相比,新条例有了较大变化,比如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外国记者赴开放地区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这毕竟算是“奥运改变中国”的一个鲜活的例子。这个改变意味着什么?

  首先如同外交部新闻司刘司长说的那样,新的规定方便了外国记者。中国政府将据此规定,为他们在华采访提供帮助和服务。当过记者的人都知道,政府最好的帮助和服务,就是不要有什么帮助和服务,允许自由采访。假如我去你家采访三鹿奶粉,你正要抱怨一下有关部门监管失职,一看旁边有个政府官员陪着,你的话大概就吞掉一半了,另一半也说得口齿不清。现在不需要他们陪同了,甚至可以不让他们知道我采访你了,你就可以说出更多的真心话来。

  不过我们还是忍不住想问,为什么要方便外国记者,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表面上的一个好处是,这是中国政府走向新闻开放、践行言论自由的一个进步,在国际上将少受人攻击。有人会说,干嘛要搞这个“形象工程”?陪同采访又咋了,让他们说去吧!所以我们还需要知道,除了政府形象,这事儿对普通老百姓到底有没有好处?

  据统计,1990年底,外国驻华记者约有170人,全年临时来华采访的记者约1500人。如今,有60多个国家约400家新闻机构近千名外国记者在华常驻,每年有四五千名外国记者来华采访。数字翻了若干倍,但是仍然不算多。如果算上采访助手、自由撰稿人、博客报道者等,实际的数字还会翻番。越来越多的记者来报道中国,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另一个原因是全球化,谁也不能做井底之蛙。

  信息本身也是一个已经全球化了的市场。外国人不仅需要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还需要了解这些产品的生产背景,社会、政治、人文等等,这些信息也会当作一种产品买来卖去。外国记者的报道,除了政治新闻,还有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等,多半并不是所谓的“负面消息”。但是由于以前那些机械的规定,有一些完全有利于中国人的信息,往往也不能得到及时报道。

  有一些官员所担心的“负面消息”,比如食品安全、矿难等等,假如他们公关成功限制了国内媒体,民众往往靠“出口转内销”来了解真相。对内他们可以限制出版,对外他们只能限制采访,事先申请和官员陪同的规定就成了他们的遮羞布。现在扯掉了这块遮羞布,相信国内民众了解真相又多了一些渠道。

  当然也有一些外国记者,出于无知或偏见,对中国的事情故意歪曲报道。不过,通过限制和陪同采访,恐怕只能给他们更多攻击的理由,让事情变得更糟。只有开放和坦诚,才是对付无知或偏见的良方。与其责怪人家报道错了,不如敞开大门让更多记者进来看看。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外国 记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