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季冰:如何拯救房地产低迷困境中的地方财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08:45  荆楚网 (来源:上海商报)

  作者:陈季冰

  现况:政府终于出手拯救楼市

  随着10月22日下午财政部的一则题为《继续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的公布,两周来有关“政府会不会救房市”的辩论尘埃落定。一些报道说,接下来国家还会视市场反应陆续出台更多的利好救市政策。

  当然,围绕“该不该救”这个问题的激辩预计还将持续下去,甚至进一步升温。不管怎么说,政府降税——特别是给老百姓降税——总是一件好事情,更何况房地产业对拉动内需、稳定就业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对救市的理由主要有两条,而且它们之间紧密关联:第一,中国城市的商品房价格过高,超过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承受力,有悖于民生理念;第二,虚高的价格决定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不可持续的,也堆积了越来越大的金融风险,未来注定要发生的“泡沫”破裂将对国家金融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近来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正是前车之鉴。

  支持救市的理由则是:当前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假如我们的内需进一步低迷萎缩的话,情况会不堪设想。针对“房价并未实质性下跌”的质疑,支持救市者反驳说,市场的惯性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以股市为例,假如今年上半年政府就果断出手拯救的话,何至于出现眼下这样的惨状。

  其实,政府与个人一样,其行为都服从“在什么山头说什么话”的轻重缓急的常规理性。民生背后的公平正义、潜在的金融风险或提振内需等等“全国性”的目标,对地方政府来说大多属于“宏大叙事”。并不是说它们不关心这些目标,但它们永远都会将自身手头最急迫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近年来屡有惊人之语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一语中的,他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说,房地产卖不出去,导致土地拍不出去,进而可能引发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这是中国当前的核心问题。

  原因:拯救楼市就是拯救地方政府

  对中国财政状况略知一二的人应该都知道,过去10多年来,“土地财政”在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有数据表明,各级地方政府所能花的钱中,有1/3以上来自国有土地出让金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种税费。在本轮持续5年的房地产价格飚升市道中,地方财政是最大的受益者。

  完全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一点闪失,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平衡将会造成多么大的压力!而这种危机显然正在上演。

  我们现在还很难得到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准确数据,但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17日透露的信息,今年前8个月,浓厚的观望氛围使全国20个省区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出现持续下降,其中北京、上海、浙江的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55.5%、38.5%和32.5%。与此同时,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了8.7%,政府从房地产交易中获得的税收自然也一定会大幅下降。更要命的是,今年以来各地土地转让流标和开发商“退地”事件已屡见不鲜,土地出让金的下降幅度更甚于商品房销售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

  由此看来,地方政府的日子一定非常不好过。而从已经披露出来的一些新闻中,我们还可以获知,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早已将未来几年财政开支的来源提前记在了眼下尚未批租出去的地块上。如此一来,不要说房子和土地卖不出去,就是不能卖到一个好价钱,地方政府规划中的、乃至已经上马的许多项目就会立刻面临断炊的危险。雪上加霜的是,地方政府不像中央政府,它是不能举债的。

  当学者和媒体评论员们慷慨激昂地阐述着该不该救市的大道理时,地方政府的当家人们也许会苦笑:“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中央政府对此显然是明察秋毫的,这也正是它从一开始默认,到后来支持、直至最终加入救市行列的真实原因:拯救楼市,就是拯救地方政府。

  在本轮地方政府救市中率先采取力度较大措施的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话很有代表性:“一旦杭州楼市大落、房价大跌,土地市场必将进入不景气周期,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会大幅减少,相应地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资金也会大幅减少,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政府 救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