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西:应对金融危机不可能是单边的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08:17   上海商报

  中美联手走出危机将迎来双赢结局

  在这次对话中,美方除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的老话题外,提出要求中方以各种方式去美国投资。比如邀请中国主权基金前去美国投资,邀请中国动用外汇储备去美国投资。这个邀请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正式提出,其信号上的意义还是破天荒的。

  首先,这反映出中美经济战略性交往中,中方手里主动牌多了,而且多的是一副重要的牌。虽然不能说双方谈判的主动权完全转到中方,但此消彼长的意味是渐起的。

  对中国来说,还有重新设定经济制度目标的意义。因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学习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曾经把美国市场经济制度当成先进制度的范本。而这次当王歧山副总理、周小川行长在向保尔森提出美国经济存在着过度消费和过低储蓄的结构性问题时,中美双方也同时意识到:美国市场制度和经济模式有无法回避的结构性问题。

  其次,中方有舆论担心,奥巴马上台后,美贸易保护主义会重新抬头,因为美国民主党组阁的政府一向有贸易保护主义的习惯,历史上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就以保护主义的执政方略对日本施压的例子——1993年它曾通过著名的《美日结构协议》,协议中细致到要日本承诺减少贸易顺差的年度指标。这个担心有道理。但中国和日本不同: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同盟国,而是独立自主的大国,在政治上从来没有依附过美国。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从来不是先发国家美国的扶持对象。这是1949年后的一个显著的历史事实。也可以说,我们和美国现在的对话机制是打出来的,是在不断冲突中逐渐建立的,在由打到对话的逐步完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人是从不怕美国施压的。

  所以,对付施压并不难。难的是,双方在意识到中美之间其实已经没有单边的美国利益或者单边的中国利益之后,怎么建设这共同的利益?

  比如,中美贸易顺差的问题,其实顺差本来不难缩小,也不是因为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中美贸易顺差的本质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东西,是美国需要却不擅长的;而中国需要美国擅长的东西,美国不愿意向中国出口,因此中国只能去俄罗斯和以色列购买——对一些高科技的民用产品,美国至今还不能放下意识形态的包袱,只以经济互利的理由来和中国交往。

  不过,会谈中双方都意识到:尽管在经济模式上,双方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但相互之间的依赖度却很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美贸易;反过来,中国的发展也支持美国的经济。最直接的例子,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债权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基本上都是美元资产。中国在美国的经济核心——金融领域,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保尔森表示欢迎中国早日成为金融稳定论坛成员的理由。

  所以,在第五次对话结束,即将退出中美经济战略对话舞台的保尔森,前高盛CEO评价这次对话时说:“……当经济下滑时,贸易保护主义会抬头。中美双方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重申了双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中美双方重申在今年年底之前成功推进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的重要性。”这个道理,即将上台的奥巴马肯定也知道。其实,克服危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不可能是单边的行动,也不是单边的利益。只要是联手走出了危机,结局应该是双赢的。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中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