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中国的政治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08:43   上海商报

  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我一直关注中国的政治哲学、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当它们是由中国的高层领导人提出并实施的时候。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大约六周后,我到达北京,开始探寻这些话语后面的实质所在。

  我对李源潮作过一次私人访谈,这之前我也多次见过他。这次见面时,他刚刚被选举进入中央政治局,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在我访问他前不久,李源潮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这篇文章详细阐释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代会上提出的扩大民主的要求。

  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领导人的日程表上是比较靠前的,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以人为本”思想的自然结果,因为民主和个人权利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内民主,这个日益重要起来的预示未来方向的词语,正是目前对此最好的表达。

  为了理解党内民主,就要认识到中国的领导人是如何计划在整个中国社会建设民主的。李源潮解释道,中国的领导人把党内民主看做是政治改革的基石,因为党内民主能实现多重目标:它赋予党员权利,增加透明度,加强下级机构对上级机构的监督,实行票决制以防止“一言堂”,公开征询民众对候选人的意见。

  中国领导人致力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当然,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但是领导人下决心要作出明显的改变。这是当前切切实实的路线图。从根本上讲,这个计划是这样的:首先,建设党内民主,然后扩大到一般民众。“以扩大党内民主,”李源潮直截了当地说,“带动人民民主。”

  李源潮的背景和发展道路对我们很有启发。他出生于江苏省,在上海读大学,并在那里开始了最初的职业生涯。他本科主修数学专业,后来在职攻读了理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在主政中国最有实力、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江苏省之前,他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文化部工作。

  他在江苏期间,曾被中组部派往哈佛大学参加一个专门为政治领导人开办的国际培训项目。他在江苏担任领导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贯彻了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李源潮通过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并致力于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他强调说,这两个目标,都要被结合到实现中国所需要的又快又好地发展的任务当中去。

  那是一个傍晚,在李源潮的新办公室,我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我相信,听他的说法比看我的分析更有启发。

  我很有信心说,下面就是中国的领导人愿意就本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与世界作的沟通。他们致力于在国际上公开讨论这些计划和进程,仅这个举动本身就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开始问李源潮,为什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69次提到了民主?他为什么对政治体制改革如此重视?

  李源潮首先介绍了相关的背景。“尽管中国的人民群众还不像现在西方那么富有,中国在很多方面,包括生产的技术、城市的建设、生态的保护,还不像现代发达国家那样先进,”李源潮说,“但是中国人民对于民族的进步、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信心。现在中国每一个人的进取心,在世界上看也是非常突出的。人们拥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解放了人们的头脑,解放了人的思想。它成为中国这30年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这一切自然地为政治改革和民主发展铺平了道路。”

  李源潮特别提出了他多次对我重复过的观点——更准确地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政治观念上开始的,而不是从经济政策开始的。

  “中国改革开放最早起步的,是对那些束缚人思想的‘左’的观念进行破除,我们叫做‘解放思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由共产党发动,在共产党内先进行的。”他进一步阐述道,“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推动党的工作重心作了重大的改变,把原来主要为阶级斗争而组成的领导革命的党,变成了一个主要为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为民富国强而奋斗的执政党。这个转变,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政治上的转变。”

  “30年来,我们有很多探索性的争论。”李源潮说,“对于改革的很多政策,有的是在执行中有所修改;有的是行动了以后有所补充。尽管党内对于改革的方法和速度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是30年来,最没有争议的改革,就是把党的中心任务从搞阶级斗争转到搞经济发展的这个转变。”

  我问道,中国的领导人是否将民主看做基本的价值观?

  李源潮说,就像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一样,“我们同世界多数国家一样,认为民主是基本的政治价值观。仔细研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工作报告,看看他一共多少次提到‘民主’这个词!中国一直在研究和学习世界各国发展民主的经验,但是同时也认为中国的民主发展要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无论政治体制如何改革,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决定什么是最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选择。”

  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什么样的领导人最符合中国人民自己的利益呢?

  李源潮用一个比较政治学的例子很快给我上了一课。“(在进行民主建设时)我们必须考虑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习惯,”李源潮说,“比如说,法国的总统有情人,他照样还能当法国总统。但要是在中国,一个有公开情人的政治家,不要说当总统,他连个乡长也选不上。在美国,有些总统是很富有的。但是在中国不行。在中国,一个很富有的人现在是很难做政府官员的,人们必须要追究他的财产来源的合法性。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于最好的官员,往往用两个词来描述。第一个词叫做‘清官’,就是说他当官自己没有财产,掌权不谋私利。但是在美国,一个没有财产的人,会被认为是不可靠的人。第二个词叫‘父母官’。在美国,你如果以“父母”的态度管理公共事务的话,人家会认为你是没有法治观念。在中国,严格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而在美国,人家会认为你虐待小孩。所以,中国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不能离开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了推进适合中国的政治改革,我们必须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特色进行全盘考量,这也包括回顾我们建立新中国和实行改革开放已经走过的道路,一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过来的道路。”

  李源潮强调,“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历史渊源和发展道路不同,中国政治改革所涉及的政治体制模式与美国的政治体制模式也应该不一样,就像美国现在的政治体制和英国的政治体制也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英国有女王,美国没有。美国各个州的法律也不一样,有的州可以实行死刑,有的州不可以实行死刑。所以,拿美国的政治体制来‘框’或者来衡量中国的政治体制,这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中国人有自己的政治理念,中国人也有自己进行政治选择的权利。因此,中国人将会自己来设计政治体制模式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同时,也会自己来探索向这个目标前进的道路。我们将按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制定政策。当然,这也包括发展民主。在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当中明确写上了‘推进民主,保障人权’等世界上公认的政治理念。它们在中国不仅是得到认同,而且也是在实际当中进行实践。”

  李源潮说很多外国人都承认中国的改革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这对中国的认识是必要的,但并不完整。他说:“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意义。新中国建立之前的上百年,中国人民多灾多难,先是外国侵略,接着是军阀混战,战争就没有停止过。而最近这30年是中国社会最稳定的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享有了比此前上百年所拥有的更多的和平。”

  我说,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改善中国民主制度的需要在里面。

  李源潮同意我的观点。“当然,我们现在并不是认为我们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已经很完善,或者说已经令人满意。”他说,“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是我们党的生命;只有全面推进党内民主,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党内的民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通过加强党内民主,我们就铺好了通向人民民主的道路。”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党内民主发展人民民主。

  李源潮强调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建成有效的民主和法治,我们必须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他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改革是一种‘循序渐进的革命’。它不是那种急躁的、暴力的,不是那种激烈的,也不是那种一种力量推翻另一种力量的。它是一种内生的、有序的变革方式,同时它又符合发展的规律,并且能使国家和人民从中获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中国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