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日观察:文理分科与否不是教育改革着力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11:03   CCTV2《今日观察》

  这两天关于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上至国家的教育部门,专家学者,下到每一个普通的百姓,特别在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看法。那么我们在高中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取消了文理分科是否能够解决中国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CCTV2《今日观察》主持人陈伟鸿和评论员何帆、张鸿就此事展开评论

  文理分科:激辩百年 困局犹在

  文理要不要分科,教育部问及全社会,分学生素质不全面,和学生负担太沉重,一道选择题大家左右为难,也或许是道论述题,分不分,民众开出哪些药方?

  何帆:要重点考虑在读高中的学生和老师的意见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次讨论有个很有趣的规律,就是基本上是那些站得比较高的人,是在赞成取消,站得比较低的人,大部分是在反对取消,然后站在外面的人,是赞成取消,站在里边的人,是反对取消。如果说老师的话,大学的老师是赞成取消的,但是中学的老师是反对取消。如果说学生的话,是那些已经考上大学的往届生有一些是赞成取消,但是正在高中读书的那些学生是反对取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实际上如果你取消的话,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现在正在教高中的那些老师,和现在正在读高中的那些学生。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实际上他们反对的理由就是,我的负担会更加加重。

  现在这些高中的老师,和高中的学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活得最累的这样的一群人。那么现在如果是分科的话,那一个学生要高考的时候,基本上要准备6门课,那如果是不分科,那就是9门课,它就会活得更累。所以这个讨论要看到,这些来自最基层的这些老师和学生的呼声。

  何帆:文理分科是百年历史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个讨论已经讨论了一百多年了。

  1902年,清政府就出台中学生课程,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文理分科,后来发现不行,就又把它合并了,取消了这个文理分科。但是取消之后中学的学时很短,然后要学的课程特别多,学生受不了。所以到1909年的时候,又开始发生了一个变化,那个时候是学习德国的模式,又重新把它分成文科和实科。那再过了几年,就到了中华民国了,中华民国的时候,1912年的时候,当时的教育部,当时管教育部的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把这个文理分科取消了,取消了之后做普通教育。但是实行没几年发现,又出现问题,所以又取消。所以我们看到一百多年来围绕着文理分科,一直合了分,分了合,每一次改革,好像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次改革好像都是一次进步,但是进步了一百年到现在我们发现还是在原地踏步。

  张鸿:频繁尝试教育改革 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负担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最近一些地方省市都在有这样的尝试,比如说江苏,它最近10年来已经用了5个方案,这5个方案我觉得,好像离素质教育的考试越来越近了。比如08年的时候,江苏实行了一个新方案,叫“三加学术水平测试”,就是基础三门,学术水平测试一门,然后,综合素质评价一门,学术水平测试里面,包括了很多门课,然后综合评价包括社交能力等等这些评价。从考试的角度来说,确实有点考综合素质了,什么都有,但是呢,在执行起来遇到了麻烦。就是第一,当年参加高考这些学生,他们被弄蒙了,因为十年五个方案,就是还没参加高考,就要知道今年到底是什么方案,不知道的话没法提前预测到,就没有办法进提前的复习。第二它和全国的统招的这样一个高考的招生模式,产生了冲突,比如说很多的大学甚至不知道,在江苏省到底招哪些学生?分数线怎么来划定?

  所以出现状元上不了北大,状元上不了北大,意味着很多人,本来可能可以上一本的,上不了一本,本来你可以上二本的,只能到三本里去。 所以又临时又调整了方案,让这些人能够到他的最低分数线里面去,所以当年参加考试的学生和家长很不明白该怎么办。

  文理分科与否不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张鸿:高考招生制度如不改变 难以讨论分不分科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回答是,或者是、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这样的一个问题。它后面是应试教育和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高考是中学教育的一个指挥棒。所以我们其实期待两种标准,一个标准是综合素质这个标准,希望所有的中学生都有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都能提高,但是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考的其实是综合素质的其中之一,就是考试素质能力,包括记忆能力等等。高考的招生这个制度如果不改变的话,谈这个前面的分不分科,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