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丁刚
G20峰会召开之前,中美媒体的火药味突然浓了起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单位”的建议,引起了大洋两岸的激烈反应。大洋对岸,美国媒体称这是要挑战美元地位;大洋这边,中国媒体欢呼“全球金融格局从此走向多元化”,香港报纸甚至说“货币战争已经硝烟四起”。
在当今这个最需要相互理解的时代,火药味对谁都不利。从中美两国媒体对周小川行长建议的激烈反应中,不难看出双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
大洋对岸对美元的地位由于心存恐惧,总害怕这个霸权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被人捅上一刀子,被人割掉一块,因此表现得过于敏感,似乎中国真的要引领世界“革美元的命了”。
大洋这边对自身实力的估计则有点过于乐观,对中国的发展目标也没看清,把中国的力量想象得过于强大,似乎中国真的要成为打破旧秩序、创造新世界的领头人。
改革30年来,中国的实力的确增强了不少,但还没有到国内外一些人想象的那种程度,即便有朝一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强国,也还是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一个重要成员,不会去重起炉灶重开张,重搞一个体系。这是由我们的和平发展、反对霸权的目标所决定的。周小川行长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
这个建议表达的是国际社会对美元贬值的共同担心。奥巴马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伊拉克战争的沉重包袱,以及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都在增加着人们的这种担心,所以我们必须为美元可能的贬值做点儿准备,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首先是一个出于自我保护而提出的防范措施。
这个建议还考虑到了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无奈现实: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其地位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仍然是难以动摇的。这一特性在危机状态下表现得更突出。金融危机越是严重,买美元的人就越是会更多,因为相比之下,只有美元最可靠,买美元越多,当然也就越是害怕美元会贬值。打破这种循环需要勇气,更需要精心细致并且能够得到国际社会支持的设计。
从理论上讲,一个不是由美元单一主权货币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将更加稳定、更加公平、更加合理。但在稳定到来之前,过于激进的改革只能使金融市场更加混乱。因此,中国提出的建议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对这个体系作出一些修补和调整。
中国并不是要挑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现在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挑战这个体系。从总体上看,过去很多年,中国一直是包括这个体系在内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的获益者,今后还要继续获益。但是,随着中国的逐步强大,这个体系就需要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多一些生存与发展空间,多提供一些安全保障。因此,中国的建议又是在为这个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支撑点。
中国不是闯进磁器店的大象。大洋对岸应当习惯中国今后不断提出建议,大洋这边也应当学会准确理解这样的建议。从现阶段来说,中国最关键的还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让人民币能够顺利、平稳地实现国际化。
作者系北京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