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敬伟
尽管峰会会前会中“硝烟弥漫”,甚至出现萨科齐式的威胁,但最终G20还会坐在谈判桌前,经过妥协达成共识。事实上,能让不同利益诉求的经济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最终凝聚成峰会共识,就是成果所在。
今天,本轮G20峰会,将在一片争争吵吵中开幕。
一个显而易见的舆论热点,就是美元的国际地位。美欧虽然在维持美元的地位层面有一定共识,但是欧美内部也是争议频频。譬如英美在寻求大规模刺激计划上步调一致,但英法又在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上有共识;法德强调强化全球金融监管,但萨科齐力推的构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监管机构方面又为德国所不感冒。萨科齐甚至释放出“不达要求即退出峰会”的激烈信号。而在峰会前夕,奥巴马和东道主布朗首相则向外界传出,美国极有可能向欧盟妥协,认可强化全球监管。
总之,伦敦G20峰会在会前就凸显出“坦率”的利益博弈特点,各主要经济体均以自我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进行会场内外的博弈。如此的南辕北辙,让许多经济学家和媒体悲观地认为,这轮峰会是“浪费时间”、“没有结果”。
但笔者以为,占世界经济总量85%的G20能够在金融危机延烧的情势下,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连续举行两次峰会,这本身就是希望所在。现行国际体系,依然是以主权国家为核心单位,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当然是不变的主题。由于美国处于金融危机的漩涡,美元又被人为地政策性贬值,美国的全球公信力和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自然遭受全球诟病。所以,从第一次华盛顿峰会到本轮峰会,从欧洲到新兴工业体,基于自身立场,要么要求强化监管,要么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事实上,能让不同利益诉求的经济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最终凝聚成峰会共识,就是成果所在。
如果从更为宏观的历史视野分析,此次G20峰会的意义就更为彰显,一是美欧主导全球金融体系的铁幕拉开的不是一个缝隙,而是展现给世界一个全新的舞台,代表全球新经济体的中国在长袖善舞,俨然峰会主角;二是中美关系会前会中的理性博弈,促使G2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核心力量。虽然中美在G20峰会前出现看似激烈的“货币争议”,但事实是中国依然在购入美国国债;对美国而言,一方面认识到美元绝非美国的货币,要维持美元的国际信誉,就必须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不能滥用国内金融政策去贬值美元祸水外移,另一方面,美国也维持了美元的地位。关键是得到了中国对美国国债的继续增持,为美国经济恢复提供了财政后援。
看似G20峰会在七言八语、南辕北辙,但G20都深知,没有合作不达共识,第二波、第三波的金融危机还会乘势而来,全球经济将会面临难以预测的境地。更重要的是,无论美欧中日,还是其他经济体,在全球化语境下早已演化为利益攸关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离开其他国家而苟活于金融危机之外。所以,尽管峰会会前会中“硝烟弥漫”,但最终,G20坐在谈判桌前,经过妥协达成共识,才是最明智的。
本轮峰会的另一利好还在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首次与会,将和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的各国元首一起从宏观层面探讨拯救全球经济的方略。G2连横,引擎世界的动力让人放心不少。
□张敬伟(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