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余万里:更积极的中美关系正向我们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07:36  东方早报

  作者:余万里           

  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G20峰会的场合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是美国新政府执政以来两国元首的首次会面,也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两国携手合作的重要表现。无论从承前启后的中美双边关系角度,还是从风雨飘摇的全球经济角度看,胡主席与奥巴马的这次会面都被赋予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中美建交的第31个年头,在过去约30年里,双边关系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历程。恰如中国古话说的,“三十而立”。头十年,在冷战的背景下,联合反霸的战略需求为这对双边关系提供了一个“蜜月期”;第二个十年,冷战的终结给这对双边关系带来了一段令人痛苦甚至惊心动魄的磨合期;第三个十年,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战略相互依赖终于使这对双边关系逐步进入成熟期。

  作为拥有巨大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中美都无法在战略上忽视对方的存在;与此同时,作为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很大的两个国家,中美又很难成为彼此相像的朋友。这一“非敌非友”的尴尬处境使得中美关系必须不断地寻找和修正自己的定位。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定位一度出现了漂浮不定的状况。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达成“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个定位在2001年小布什当选后受到了冲击,他宣称:“中国是竞争者,而不是战略伙伴。”不过,在“9·11”事件之后,布什抛弃了“战略竞争者”的对华定位,在APEC上海峰会期间与江主席达成了“坦率的建设性的合作关系”的共识。

  随着反恐背景下,中美在朝核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合作的深化,中美关系的定位逐步得到了提升和明晰化。2006年4月,布什在白宫南草坪欢迎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中指出:“作为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方,我们两个国家共享众多的战略利益。”胡主席在随后举行的午宴上回应道:“中美两国不仅要成为利益攸关方,而且要成为建设性的合作者。”2007年9月,在APEC悉尼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在与布什总统的会谈中再次指出:“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的合作者。”

  历史上,中美关系明显地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几乎每次都会出现一些“中国问题综合征”,中美关系总会受到政党轮替的冲击。1981年从卡特到里根、1993年从老布什到克林顿、2001年从克林顿到小布什,除了里根到老布什相对平稳地党内过渡外,中美关系都出现了规律性的跌宕起伏。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首次打破了这个“周期律”,中美关系在新一轮的大选和政权轮替过程中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度过而立之年的中美关系面临更加紧迫而重大的战略合作的要求。2009年1月,刚刚宣誓就职的奥巴马总统在给胡主席的电话中连续用了三个“重要”来描述中美关系:其一,“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其二,“作为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中美两国加强合作至关重要”。此次在两位领导人首次会面的场合,胡主席首先就表示:“总统先生就职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这是对奥巴马总统稳定与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褒奖。

  胡主席在会谈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奥巴马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方对两国关系在现有坚实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的前景感到乐观,赞同使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积极、合作、全面。”

  “积极、合作、全面”,这既是两国领导人对21世纪新起点上中美关系前景的共同期许,也是对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积极”意味着超越两国国情的差异、猜忌、摩擦与不和谐的杂音,“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合作”始终是推动中美关系主要动力,“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只有通过不断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才能保持稳定与发展;“全面”反映出中美在全球化背景下合作的意义,从双边合作的各个领域中可以看出,当前中美关系已不仅表现为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反映出两个社会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不仅局限于双边的关系,而且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意义。(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美 关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