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社论
伦敦当地时间4月2日,20国领导人共同坐在一起的4个小时,可能是决定世界未来经济命运的4小时,也成为了此次G20峰会的最高潮。
在G20峰会开启之前,人们多对此次会议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毕竟要通过一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找出解决金融危机的办法有些理想化。但是从G20峰会之前媒体披露的公报来看,各国在此次峰会上达成的共识,超过人们对其有限度的预期。
21世纪之后的第一场危机,因为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和金融衍生品放任多种因素的叠加,而成为了2008年以来各国经济的一场噩梦。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真正适应全球化格局的危机管理办法。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每个国家前期的各自为战和不协调行动,恰恰暴露出这种不足。
因此,全球化的时代,需要全球化的危机管理办法,首先需要全球各国的合作态度。目前,各国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拯救经济方面没有异议。不少政治家都吸取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的教训———不惜一切代价解决流动性问题,从而避免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从具体上来看,这种合作需要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方面是对本国金融体系的自我监管,另一方面是对于金融衍生品的跨国监管。
其次,全球性危机的应对,需要全球规模的手笔。G20领导人已经就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达成一致,其中包括2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英国首相布朗表示,中国将向IMF注资40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将各向IMF注资1000亿美元。如此或许可以维持全球资金的稳定量。当然更为理想的建议,是通过全球运作,向最不发达国家乃至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此次危机的资金流动性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准备出售黄金储备,以帮助贫穷国家。不过要落到实处,显然无法通过一次G20峰会就可解决。
再次,全球性的危机,仍然要在全球性的层面上解决。之所以在此次峰会之前,不少国家都一再提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议,恰恰是因为全球货币流动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体系缺少全球公共性,话语权和政策制定权仍然掌控在少数国家手中。因此,各国在监督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并尝试为其做出更加完善的改革方面,实现了比较空前的一致。在会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承认美国对金融危机所负有的责任;而各国比较一致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则体现了各国已经注意到全球性的危机根源。
当然,就在短短的4个小时里考察G20峰会是否能够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还为时过早。要让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在4小时中获得均等的收益,也是不现实的。但是能不能兼顾到公平和全局,则是检验危机管理的先决条件。全球性的危机处理,既要有世界的眼光,又要有草根的爱心。在整个世界都缺钱的时候,每一个普通民众的担忧将是全球各国元首所面对的头等问题。
4月2日,伦敦是世界的中心。但这一天之后,这个世界的中心,又会随着美元的流动而在世界各地流转。当然,面对影响如此深远的金融危机,我们或许还需要3次、4次的G20峰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通向一个相对更加公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