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匡政:要摆正就业和GDP增长的主次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14:37  荆楚网

  作者:叶匡政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6%以内。这个目标和去年一样。然而我们分析2010年就业,会发现今年形势更为严峻。今年大学毕业生达630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此前没就业的300万左右大学生,仅是这个群体就超过了900万人。而城镇等待就业的人口,仅按登记失业率算,也在3000万左右,农民工的失业规模也至少在2000万左右。

  春节后媒体爆炒的"民工荒",使得人们误以为农民工已基本解决就业问题,其实并非如此。在现行工资和社会保障条件下,人们不愿意工作,与解决就业其实是两个问题。有专家估算目前农民工的失业率至少在15%左右,这个群体中失业人群依然非常庞大。

  现在官民似乎已达成一个共识,只有GDP"保八"才能保就业,所以国家宏观调控总是将经济增长作为主导经济目标。这种粗放性思维,已经与当下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作重点构成了矛盾。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要想快速实现经济增长,就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而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远没有轻工业或服务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

  但如果以就业最大化为主导原则,来实施宏观调控,情形就有很大不同。有助于提升就业率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才可能成为地方经济扶持的目标。就业真实增长了,才能真正促进国内消费,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同时扩大。依靠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形经济模式,才能有点盼头。

  因国家多年来将GDP"保八"做为首要调控目标,已经给就业和经济结构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1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一直处在一个快速下降的通道。改革初期,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拉动200多万人就业,这一数据到1990年代中期,已降至100多万人,近几年低的时候甚至只有90多万人。就业弹性长期在0。1徘徊,而发达国家的就业弹性平均在0。5左右,欧盟地区更是高达0。78。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要远远高于欧盟或其它发达国家。但偏偏选择了一条无助于就业增长的经济结构模式,不能不说与GDP"保八"有关。

  民生的根本是就业。奥巴马上台,曾把两年内增加250万个就业岗位,做为主政目标,他没提到过GDP增长。因为政府解决就业目标,才是与民众生活切实相关的。在社会财富积累初期,GDP增长或许能让民众从生活中体会出来。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GDP增长已经很难影响到民众的实际生活了。近几年,虽然年年GDP "保八",但大多数民众的生活,却感到越来越难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我国目前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极大失真性,不仅未包含没去登记的失业人口,也不包括国企下岗未就业职工和失业农民工。这种统计盲区有很大危害,不仅隐藏了失业人口的真实数据,更有可能误导政府对就业、分配、社保等重要政策的制定。比如2008年底,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6%,是国家公布登记失业率4%的一倍多,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国家统计局虽然计划2011年启动国际通用的调查失业率,但如何保证这一数据不失真,对了解中国就业和实际民生状况,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很显然,就业率无论对于社会稳定,还是对民众生活来说,都是比GDP增长更为敏感的一个指标,但却从未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在未来的经济政策中,如果能把提高就业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无疑比GDP"保八"有着更为现实和重要的价值。只有把经济测重点,放到提高就业这个目标上,才可能真正促进地方政府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对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改革收入分配体系、增加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这一目标才能找到立足点。

  各地政府之所以没有把就业增长,当作执政的首要目标,主要还是基于改革初期的经济效率优先社会公平的惯性思想。如果国家政策,能首先摆政就业和GDP增长的主次关系,把就业当作宏观调控的第一目标,这种局面或许会在几年内有所改观。否则,贫富悬殊过大、民众消费乏力、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的局面,很难得到缓解。中国确实已经来到了让底层民众分享一些改革成果的年代了。

  详情请看: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003/t991368.shtml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0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两会 就业 民工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