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海宁:伊春空难是否与人为因素有关

  中国民航最高的安全纪录被打破。8月24日,河南航空有限公司B3130号(EMB190型)飞机执行VD8387哈尔滨—伊春航班任务,在林都机场降落时坠毁。据黑龙江伊春市市长介绍,经核对林都机场客机失事最终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其中7人为重伤。(8月25日新华网)

  中国上次空难是2004年的包头空难,至今,中国民航已经实现了2000多天的“零事故”飞行。如今,安全纪录被打破,让人再次忧虑航空安全。有关方面要想消除公众这种忧虑,不但要妥善处置伊春空难事故,更要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对中国民航业进行全面安全体检。

  据说伊春空难的黑匣子已经全部找到,一切真相都需要黑匣子来“说话”。不过,正如航空专家所言,黑匣子不是唯一的解密途径。在我看来,解密黑匣子并不影响我们对民航安全监管的讨论和追问。伊春空难,不论是人为原因还是非人为原因,人为因素都是绕不开的问题,惟有深入讨论人为因素才能减少空难发生。

  我注意到,中国民航安全监管近年不断升级,不仅三级安全监管体制已经形成——包括中国民用航空局、7个地区管理局和33个安全监督管理局,而且监管部门级别也相应提高——各地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均为副局级,比原来的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的级别高半格。这样的安排无疑是基于民航安全考虑。

  此外,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对各成员国所辖航空公司均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MS)的相关要求,我国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民航SMS建设,让民航安全监管与国际接轨。然而,种种基于民航安全考虑的措施并没有避免伊春空难,回头反思我们的监管问题,不得不说有不少遗憾。

  据某民航业内人士在行业媒体上撰文披露,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监管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安全监管能力不足;二是行政执法权限不到位;三是行政职责分工需要进一步规范。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足以酿成一场空难,伊春空难是否与监管问题有关?黑匣子能否回答这个问题?值得追问。

  而且,我国在推进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例如:风险管理运用较少、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培训空洞、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存在不足等等。这是否侧面说明——伊春空难本来或许可以避免?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即近几年国际上重大空难事故频繁发生,如法航空难、波兰空难等,似乎没有引起我们民航业足够警惕。从网络上搜索,面对频繁的国际空难,仅在2005年民航总局要求在全行业进行自查,相关负责人也带队赴东航、南航、国航等单位进行安全督查。但2005年后再不见类似报道,究竟是国际空难与我们无关,还是我们对于空难已经麻木?

  目前呈现出的某些信息,如伊春机场条件复杂曾被告知不飞夜航,但这起空难恰恰发生在夜间,还是多多少少反映出我们在安全监管方面存在问题。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12,423
踩:586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