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社论:考核转变发展方式要动真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5日07:07  新京报

  ■ 社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说,要让“十二五”规划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另一个是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

  确实,转变发展方式提了很多年,说是“知易而行难”,并不过分。温家宝总理提到了转变GDP至上的观念问题,也谈到了创新机制的培育问题,当然,这些能否实现最终还是和对干部考核的标准有关。而最棘手的问题就在这里,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变成具有约束力的干部考核条款。

  我们看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完善和改进对下级政府的考核指标,其中最突出的变化便是明显淡化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而强调了促进民生及生态保护等内容。尤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眼下各地官员都在大谈“幸福政治”。

  但是,目前这些指标和承诺在落实层面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与转变发展方式相关的指标,不具有约束性。如各地制定的十二五GDP增长目标,都是预期性的,不像财政收入目标那样具有强制性。另外,大家也都知道,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长期不达标。

  二是,指标哪怕再细致周到,毕竟是死的东西,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方,恐怕难以用一个千篇一律的指标体系来套用。

  比如说,中西部和内地经济不发达省份认为他们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是结构转型(当然,它们应当汲取先进的兄弟省市的经验教训,不必重复后者走过的老路);又如,政府同样一条政策,让不同利益诉求的人来评价,结果可能南辕北辙。

  更重要的是,有些时候这两种副作用叠加,单纯以指标体系来考核官员,难逃被异化的结果。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是件大好事,可指标压到很多地方,就变成了拉闸限电之类的事……

  将转变发展方式纳入政绩考核,就必须要克服这些在实际中的执行乏力和变形走样。一方面,和转变发展方式相关数据的考核必须要硬起来。至少温总理提到的和创新机制相关的两个数据———“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在未来的官员政绩考核中,必须成为刚性指标。

  另一方面,应该增加当地民众对官员的考核权。温总理指出,“对干部政绩的考核,最重要的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一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如何,公平正义与否,当地的民众最有发言权。而好的政策是否会在执行环节走样,当地的民众会有切身的感受,肯定也最清楚。那么,一个地方经济增长速度合理与否,也交给当地民众来评价的话,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1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时说,“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这都说明了民众对政府工作评价的重要性。

  我们相信,具体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绩考核,上述两条如果能够在现实当中有所突破,那么,十二五规划落实的“两大困难”或许就会大为减轻。当然,这种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急不得,不过,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做起来。

(编辑:SN004)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转变发展方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