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海林:中国应给南海划定红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10:40  新华网

  【作者】叶海林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如今已是名存实亡。

  说其亡,是因为不断有国家用经济、法律乃至军事手段改变南海现状。说其存,是因为至少还有人愿意在指责别人破坏现状的时候援引这一宣言。不过这种状况恐怕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当年和中国一道信誓旦旦地恪守宣言的很多国家如今正打算另起炉灶,用一份“东盟南海行为宣言”将其取代,连名都不让它剩下。

  而后一份拟议中的宣言,确切地说,应该叫做“东盟南海对华行为宣言”。毫无疑问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诞生之初,其宗旨不可谓不高尚,其原则充满了互相谅解的宽容精神,且得到了南海有关国家的一致赞同,何至于在此后十年间只约束了中国的行为,又何至于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行同废纸无人理会。

  简单地归因于南海各声索国奉行人为财死的功利主义是不充分的,世界上存在主权争端的资源汇集之地绝不只有南中国海一处,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像这里一样,大家利字当头、摩拳擦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约束力的付之阙如,中国作为本区域最强大的国家要为之承担相当责任。不是中国执行宣言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悄悄地在南海挖油采气,而是因为中国没有负起大国的责任,采取既能防人作恶、又可导人向善的措施,来维护《宣言》的庄严。

  在保证《宣言》的严肃性这一问题上,不得不承认中国犯了一个具有强烈习惯思维色彩的错误:《宣言》只有承诺却没有约定违背承诺的罚则。这倒是和中国的不少法律法规颇为相似,规定了什么是违法行为,却不写明一旦违法将要承担怎样的责任。这就是何以全国公共场所的禁烟令已经生效多日却依然处处烟雾缭绕的原因。区区一棵香烟,人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面对价值数万亿的巨大财富?单靠着某个国家的以身作则自我约束,如何能确保财富不被瓜分豆剖?特别是在这笔财富原本就属于这个“以身作则”不动分毫的国家自己的情况下,自我约束的结果恰恰激励了别人更加觊觎这笔本不属于他们的财富。

  固然可以争论说《反分裂法》也缺乏明确的罚则,却依然起到了震慑宵小的作用,可见有没有罚则并不是关键所在。这种争论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大陆在台湾问题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毫不动摇地“一个中国”立场,使得只有极少数妄自尊大的狂悖之徒才会幻想大陆即使在台湾宣布“独立”的情况下也依然会“和为贵”。在这个问题上踩红线的后果即使是满眼满身绿成一片的人也都了然,这就保证了虽未明说但同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罚则所产生的威慑的有效性。

  而在南海事务上,其他声索国却很难感受到中国政府对待《宣言》的严肃态度,尽管南海诸岛和台澎金马一样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在南海阴云密布的现在,中国也仍然致力于扩大和南海争端国家的经贸合作,甚至若有若无地存着用经贸联系换取搁置争端的心思,那就怪不得别人不在乎中国的“严正声明”了。

  现在该是中国给南海划定红线的时候了!此前,中国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就南海问题做出声明,然而,“声明”再严正,没有有效的制裁手段跟进,对触犯声明的行为也不会产生任何威慑力。而“红线”的意思是说只要踩了,脚就有被砍掉的危险,否则不成了“高压线两万伏一触即死违者罚款”的冷笑话?

  当然,相信如果有人闯入中国主张的领海内舞刀弄枪,中国还是会有所动作的——至于动作是否充分足够,自是另当别论。所以某些国家才躲在自己的领海范围内开些枪放些炮以壮行色,对于这样的微末伎俩,中国自然无法加以惩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必要强调两国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并谋求不断扩大之吗?这岂不成了和偷我们东西的人做生意?

  焉有是理!

  某个具体的国家一边在国内大肆煽动反华情绪,一边却提出要将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提高到年300亿美元,并且大幅增加对华出口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这个主意好啊,好就好在既可以在海上占中国的便宜抱别人的大腿,在国内又不用付出民众失业率增加的代价——“双赢”是这个意思。

  的确,直到现在,和这个国家的贸易关系当中,中国仍是盈余一方。双边经贸关系受损,似乎意味着中国要付出更大代价。但是,双边贸易对这两个国家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同的,就算全部失去那200多亿美元,中国也不会遭遇严重的经济衰退,对另一方来说,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同时,据说中国对这个国家的出口当中,相当一部分是供其代工工厂深加工或组装以便外销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这种贸易的性质对于曾经长期依靠“两头在外”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再清楚不过的,而失去这笔生意对于就业的影响对于中国或任何其他存在大量类似企业的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这当然不是在鼓吹因为领土争端而将冲突蔓延至经济领域,不过,这世界上总没有这种道理:一边挣着咱们的钱,一边骂咱们,一边还觊觎着咱们家的那点家当——确切地说,别人早就不只是拿眼睛看看那么简单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主张用经济手段维护红线的尊严只不过是诸多对策之一,决不意味着排斥其他选项,特别不意味着排斥对等的军事选项,所以来而无往非礼也。

  相关评论:汪嘉波:中国的外交表情应更加丰富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中国 南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