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戎国强:列车追尾,人祸几何

  戎国强 本报首席评论员

  动车、高铁一出事故,铁路部门总是拿设备说事,但是,我们却分明记得,从专家到部长,铁路方面总是告诉人们,我们的技术如何先进,安全系数多高,可以放心乘坐。我们当然不认为专家是在有意说假话,但是,事故屡屡发生,直到惨重的“7·23”动车追尾事故,迫使我们不能不这样想:是不是铁路部门太迷信技术了,以至于放松、甚至放弃了安全防范,在偶发故障或意外情况发生时缺乏应对办法,以至于酿成惨祸?或者对技术的自信使他们认为铁路有“意外豁免权”?

  关于“7·23”事故原因,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前方列车遭雷击,动车自控系统自控停车,导致后面的车追尾。该说法受到业内人士质疑。据悉,铁路防撞技术已经很成熟,一旦发生意外停车,至少有三项措施可以避免撞车事故发生,一是自动的“闭塞区间”技术;二是前车驾乘人员通知调度人员或后方车站;三是后车自动防撞停车技术。只要其中一项措施有效,追尾事故就可以避免。因此,多位专家质疑官方的说法:“D3115遭雷击停车了,此时司机干什么去了?他的作用为什么没发挥出来?”另外,“后车同样有自控系统装置,为什么没有停车?”如果前车尽到了责任,向调度人员或后方车站发出了报警,那么就要问“此时调度人员或后方车站干什么去了”?他或他们的安全意识为什么“打盹”了?自动化技术失灵后,“手动”技术似乎也没有采用,这不能不令人推想:是不是驾乘人员太相信自动化技术,放弃了人工措施?

  再强大的设备,再高端的技术,都架不住一个“意外”。万无一失,百分百保险的事情是没有的,因此,使用、掌控设备和技术的人的主观意识就非常重要,因为人的警觉而避免悲剧发生的事例也不在少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类观念的“警钟长鸣”就显得十分必要,绝不能因为技术先进而须臾疏忽。虽然这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忘记这个道理就要付出代价。

  但是,铁道部给外界的印象是,铁道部上上下下,对高铁的安全十分乐观,绝口不提安全风险,别人提了,他还要设法打消你的顾虑。今年3月9日,两会期间,《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曾经就高铁安全采访了新任铁道部长盛光祖。盛光祖说:“高铁是安全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不会因为质量问题而影响高铁的正常运营。”似乎设备好,或施工质量有保证,高铁就安全了;那么人的因素呢?铁道部重视了吗?有足够的教育和强调吗?

  据报道,相撞列车上的“黑匣子”已经找到,更具体的事故原因不难查清,但是,我们希望,在对事故做技术分析时,也要找找人的原因,尤其是负有重要责任的人的原因,并以此为鉴,警醒后人。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