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耳东每:不要拿生命和爱心填补黑窟

  耳东每 本报特约评论员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悲伤的夜晚,这也是一个令人感到温情的夜晚,同时,这还是一个令人感到愤怒的夜晚。

  生命的流逝、重大财产的损失,这些总是令人感到悲痛的。在天灾面前,在频繁的事故面前,我们的民众依然充满着爱:在事故现场,爬出窗外的乘客回到车厢救人,大家互相帮持着逃命;在救援途中,不时有当地的民众充当志愿者,甚至光着脚丫在泥地中奔波,一位参与救援的子弟兵战士因为疲劳而晕厥;在电波中,FM93在第一时间刷新现场的最新消息,传递现场的最新需要,每一个生还者被寻觅的消息都会得到欢呼;在温州新城大道41号的温州中心血站排起了长队,附近的交通因为献血者的不断赶来而有些拥堵,平时为了一两块“燃油附加费”而斤斤计较的出租车司机免费把乘客带到血站;很多人在微博上留言,“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这个国度的脊梁”、“需要我做什么”、“哪儿献血”;那位在杭州的马路上被意外砸下的幕墙玻璃伤害的姑娘朱依依,在微博上留言:“如果我的承受,能让社会加紧安全工作,一切都是值得的!听说温州出事了,看到了很多人的关心!愿他们快点好起来!我们社会真的没有那么冷酷了,很温馨!”

  残酷的事故,唤起了民心的火热,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我们为这种凝聚力感到欣慰,但是并不愿意一次次地看到这样的场面,因为它背后承载的是在浙南山区转眼间成为游魂的罹难者。D301司机潘一恒拉下他此生最后的牵掣手闸降低了追尾的速度,他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避免了更多无辜者的罹难,这位英勇者应该也是死不瞑目的——为什么同一个“闭塞分区”中会出现两部动车?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